劳动法的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动法的讲义

劳动法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融实体法和程序法为一体的劳动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特点:1、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合同发生的社会关系;2、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3、劳动关系是具有人身关系、经济关系属性的社会关系;4、劳动关系是具有平等性、从属性的社会关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见《劳动法》第2条。见《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的意见》 根据规定,《劳动法》适用于:1、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指一般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4、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劳动法》不适用于:1、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2、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3、献疑军人;4、家庭保姆;5、在中国境内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等。 三、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基本权利:见《劳动法》第3条第1款; (二)基本义务:见《劳动法》第3条第2款。 案例分析 ——受《劳动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的认定 [案情介绍] 原告:林某 被告:刘某 2000年11月7日,被告雇用两名外地人为她家收割晚稻。当天下午3时许,被告与两名雇工一起拉一辆装有稻谷和打谷机的板车回家,拉到一下坡时,因在前面拉车的雇工没有控制好车头,被告和另一名雇工在后面也没能拖住车尾,致使板车滑坡失控,快速撞向坡下老人亭里,板车前脚撞中了在亭内摆滩的原告腹部,致使原告当即休克,被送往医院抢救。原告伤情诊断为:腹部闭合性挫伤,膈肌破裂、脾破裂、腹壁挫裂伤、腹膜呈血肿,外伤性血气胸。事故发生后,两名雇工即逃离,且身份和下落皆不明。原告住院治疗至12月27日出院,共花去医疗费5747。03元。被告已给付575元。为此,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被告则辩称,板车失控撞伤原告,是两名雇工操作错误造成的,雇工是承包割稻的,故应由雇工付赔偿责任。 问题:1、本案是否受《劳动法》调整? 2、本案的赔偿责任是由被告承担还是由被告的雇工承担? 雇用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雇用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为他人提供劳务,他方给付报酬的合同。两者均以当事人之间相对立的意思的合意而成立;两者均以劳动的给付为目的;两者均为双务有偿及及继续性合同。但区别在于: 1、两者的性质不同 雇用合同,当事人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不存在从属关系。 劳动合同,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从属于用人单位,受用人单位的管理。 2、合同的主体不同 雇用合同,其主体为自然人。 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是劳动者。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3、法律救济的手段方式不同 因雇用合同发生的纠纷,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时效为两年。 因劳动合同发生的纠纷,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六个月。 4、处理争议适用的法律不同 雇用合同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 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只有在劳动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才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 5、责任后果不同 雇用合同所产生的责任主要是是民事责任——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而劳动合同还有行政责任。 6、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同 劳动合同的履行贯穿着国家干预,为了保护劳动者,《劳动法》强加给用人单位过多的义务: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这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而雇用合同则无此义务。 第二节 促进就业 一、促进就业的概念和措施 促进就业,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实现劳动权所所采取的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促进就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责。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如下措施: 1、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见《劳动法》第10条第1款。 2、兴办产业,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见《劳动法》第10条第2款。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