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doc

知识经济时代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经济时代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名称:知识经济时代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 课题批准号:EIB010876 课题级别: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2月 课题负责人:钱晓英 湖南大学 主要成员:赖明勇、廖进中、刘辉煌、王耀中、王湘玲、许和连、刘志忠、谢涓、黄 萍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简介 一、标题:《知识经济对时代通识教育的要求及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二、序言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课题试图对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对通识教育的要求、教育宗旨、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形式等进行研究,系统地研究通识教育的理念、实践和应用,寻找一条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之路,解决过去大学素质教育流于形式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并提出有操作性的、科学的建设和对策。 三、摘要 本课题首先在通识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进行课程整合,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实行了“文、理、工渗透,多学科交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基本原则,并按这一原则对专业的生源结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了大的改革和调整。其次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在课程教学中渗透通识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素质。本课题培育了本学院教师的研究型教学团队优势、科研与教学互动优势、研究型教学优势,,并创新了本学院教师队伍的引进培养机制,在强化研究型教学,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再次,本课题在通识教育前提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特别重视研究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情景教学的研究和运用,重视了社会实践教学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本课题在经济与贸易学院改革教育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系统,建立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强化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制定教改实践整体效果评估方案,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上述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措施的实行,大大促进了本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已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效果显著,已在湖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全校经济与管理大类专业学生培养中应用;该成果对其他高等院校经济类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本课题对通识教育改革和通识教育下的本科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课题在通识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也提出相关的完善通识教育体系的建议。 四、内容结构 ①研究问题 ②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③研究程序 ④研究发现和结论 ⑤分析和讨论 建议     第二部分        研究主体 一、研究问题 现代科技的发展呈两个明显的态势:一是高度分化后的高度融合;二是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与经济对接的速度加快。知识经济揭示了知识与经济活动之间新的互动关系,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培养造就大量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体系,其基本目标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内,仍是以“教学为主”,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明显缺乏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培养。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多的一年。到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54万人,但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也就是说,约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没有如期就业。 至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1%,在校生数2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但高入学率并不意味着优质人才资源的形成,与2003年以来学生就业率迅速下降的状况形成鲜明的矛盾。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有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人数太多,社会新生的岗位容纳不了;二是毕业生“质量下降”,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于第一点,要解决毕业生人数太多的问题,一方面毕业生需要分流,减少社会的压力即提倡进一步升学或者创业等;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提供更多的岗位,所以这需要国家整体的宏观调控。 关于“质量下降”这点,责任主要是在教育体系方面。“质量下降”不是说毕业生知识积累不够,而是说学校所提供的知识并不适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即专业培养模式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差距。目前,各大学校都奉行精英教育的理念,设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