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母亲社会性别的思考
对母亲社会性别的思考
王凤仙
【专题名称】妇女研究【专 题 号】D423【复印期号】2000年02期【原文出处】《浙江学刊》(杭州)2000年02期第99~102页【作者简介】王凤仙,女,1960年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101)
【内容提要】 在传统话语中,母亲指有德妇女,与伟大、善良、牺牲、慈爱相连;女人是小的、弱的、可被轻贱的、可生灾祸的,与色相连。母亲与女人通过“尊母”与“小女人”的表达方式被分离了,这种分离是创建女性话语的最大困难。 【关 键 词】母亲/女人/社会性别/女性话语
????有研究者注意到,在中国历史上,母亲曾拥有权力。如,杜芳琴教授(1996)对中国历代女主和女主政治的研究,又如玛杰里·伍尔芙(Margery Wolf 1972 )对台湾农村妇女与家庭的研究。 前者指出, 在2300年的封建社会中,女主统治或女主参与统治的约600年, 但母后执政并不是妇女社会地位高的标志; 后者提出了“子宫家庭”(uterinefamily)概念,认为妇女通过生育特别是生儿子从而取得了在父权制家庭中的母亲权力,这种权力巧妙地挑战了男性统治,同时也巩固了男性统治的传统。这些研究提示了“母亲”与“妇女”在历史上被分离的迹象。????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意识到了母亲权力,但他因母亲的权力而否认女人受压迫。他在《中国人》一书中说:“人们对中国人的生活了解越多,越会发现所谓的妇女的压迫是西方人的看法,似乎并不是仔细观察研究中国人生活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个批评肯定不适用于中国的母亲这个家庭的最高主宰。”林语堂把母亲拥有的地位和权力当成了女人的地位和权力,这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混淆,乃至是一种有意把“母亲”和“女人”混为一谈的混淆。实际上,主流话语一直竭力分离“母亲”和“女人”,如果我们不首先认清这种分离,就很难识别那种有意的混淆。本文尝试分析主流话语对“母亲”和“女人”所做的分离,这一分析基于社会性别概念,目的在于指出:母亲是被社会性别话语制造的。???? 一????这里,首先要提及“妇女”概念。????李小江(1997)认为,不同的意识形态为我们思考女人提供了不同的话语。关于中国女人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话语世界——传统的、社会主义的和女性的。属于传统话语的如“小女子”、“老妇人”之类完全由男人制造并直接服务于男性中心社会;而“妇女”这一称谓与革命相联,毛泽东称自己队伍中的女人为“妇女”或“妇女同志”,“妇女”话语塑造了“非性化”时代,它在官方文件中是女人的统称。依李小江对“妇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已婚的、成年的、老态的、旧式的——的解释,“妇女”这一语言符号包含“母亲”,内涵又较“母亲”更宽。我们在阅读中,对“妇女”和“母亲”所指的这种差别也并不陌生,如“青提夫人所遭受的苦难和目连救母过程中的曲折艰辛,便具有了感动作为女性和母亲的妇女听众内心的震撼力量。”这句话中,“妇女”就包含了“女性”和“母亲”。????“母亲”在传统话语中具有明确含义,李小江(1989)在《性沟》中写道:“父权社会中的妇女,也仅仅是在母亲的意义上,才能得到家庭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就是说,“母亲”是被社会承认的妇女,是有德妇女;在社会主义的话语中,“母亲”被淹没在“妇女”中,即使在高生育率的年代,“母亲”也没能脱离“妇女”而独立表达。倒是传统话语中的“贤妻良母”在近20年中重新获得了表达机会,虽然此时,“贤妻”已失去传统话语的所指,因为“妻”是“爱人”;“妻”参加社会生产,有工作,是职业妇女,不再是被供养者;婚后有自己的姓氏。中国妇女曾由此获得了西方妇女的羡慕。从传统话语中捡出“贤妻良母”是因为“良母”,即女人必须为母,优生优育,生育儿女,独生子女政策,因子女而来的家务,因生育而荒废的学业和失去的机会,双重角色,……在社会主义的话语中,“妇女”不仅会因“母亲”受到尊重,也可能会因为不是“良母”而遭到实实在在的否定。“母亲”得到赞扬较“职业妇女”多,社会最需要的是“母亲”——为男性中心社会生育、教育接班人。所以,尽管看起来“母亲”被“妇女同志”或“女劳模”、“女代表”等掩盖了,但传统话语的“母亲”仍暗含在“妇女”所指中,并且伺机独立表达。????1980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全文刊登了周恩来在1942 年11 月20日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的、题为“论‘贤妻良母’与母职”的文章。文中写道:“母职,是妇女在人类社会中最光荣的天职。我觉得,泛论起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任务,再比母职光荣和永恒的了。为着人类绵延,民族繁荣,尤其是为着目前健强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我们亟须尊重母职,提倡母职。…至于妻职问题,是应当与夫职通道开地和相提并论的。我们非空口反对‘贤妻良母’,而是主张以尊重母职提倡母职为中心的新概念来代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