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地质资料的获得与使用
* 第三章 地质资料的获得与使用 第三节 煤矿生产时期的地质工作 第一节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已学) 第二节 煤矿建井时期的地质工作(自学) 一、煤矿生产时期地质工作的内容与任务 煤矿生产时期地质工作的内容及任务,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 全面系统地收集矿井采掘过程中所揭露的煤层、岩层、地质构造、岩溶陷落柱、岩浆岩等地质资料。 (2) 为老矿井的改建和技术改造提供有关资料,参与通风安全部门的综合研究,探索瓦斯的赋存与涌出情况,以及地热、地压、煤尘、煤的自燃等影响煤矿生产因素的有关规律,并参与制订有关防治措施;同时要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分析矿井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量,对矿井水进行防治,保证安全生产。 (3) 提高对开采地质条件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分析,不断提高预报的质量,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同时应做好矿井补充勘探工作,扩大矿井范围,提高矿井储量级别,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保证生产接替。 (4) 配合矿山测量人员进行储量核算和储量管理工作,及时掌握煤炭储量变动情况,提高回采率,充分回收国家的煤炭资源。 (5) 研究煤系和煤层中伴生的有用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 二、井下地质编录 井下地质编录是对井巷所揭露的地质情况进行观察、测量,并用文字、图表反映出来,这是取得煤矿原始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井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是: 经常及时、完整准确、系统统一、重点突出。 (一)穿层巷道的地质编录 煤矿的井筒、暗井、石门、穿层斜井等,均系穿层掘凿的巷道。对这类井巷进行地质编录时,必须特别注意所穿见的岩、煤层的层序、岩性、厚度,以及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和地质构造等。 在进行井简编录时,一般把圆井视为方井,即编录圆井的内接正方形井筒。现以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的圆形井筒为例,介绍如下首先确定好井筒素描方位,即选取将井口圆周四等分的四个固定点(如图8—18中的A、6、C、D四个点),由这四个点铅直挂四条皮尺,并分别量取AB、BC、CD、DA四壁的方位;然后分别量出四条皮尺与各岩(煤)层分界面及地质构造(如断层)的深度,同时进行岩性描述并测量产状,采集标本,把测量的数据和文字描述及时记录在记录本上或事前拟定好的表格中,并绘出草图,依次直到井底。整个井简编录完毕后,绘制1:200的井筒四壁展开图(图8—19)。对于煤层,可附比例尺1:10~1:50的小柱状图,以表示煤层结构的详细情况。 1.竖井井筒、暗井的地质编录 图8—18 圆形井筒按方形井筒结构编录示意图 2.石门的地质编录 石门编录资料是分析地质构造和进行煤层对比的主要依据,又是采区设计、采区巷道施工不可缺少的资料。因此,石门不论其长短都要详细地进行地质编录。 在地质构造简单时,石门编录一般只作一壁剖面图或顶、底断面图;在地质构造较复杂的石门中,只作一壁编录难于反映其地质构造时,应绘制两壁一顶(底)的三壁展开图,或者以一壁剖面图为主,在地质构造复杂或煤(岩)层变化较大的局部地段辅以局部展开图。石门地质编录步骤与方法如下: (1)熟悉巷道及其预想剖面和邻近勘探线剖面图。 (2)对编录的巷道进行全面的概略观察,做好编录的准备工作。利用井下测量点或已知巷道标定编录起点的位置,丈量并记录编录起点到测量点或已知巷道的距离,起点要作标记。每次编录的终点也要标注记号,写上日期,便于下次进行。 (3)在编录巷道壁上挂观测基线。观测基线是进行石门编录丈量距离的一条基准线,编录时用它来确定剖面的空间位置、控制距离,以及实测地质界线。基准线通常采用一条皮尺,挂在巷道腰线位置上(轨道面向上lm处)。 (4)测量、记录及描绘巷道壁上的地质情况,这是石门地质编录的关键,总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描述 地质观测点应选择在地质特征清楚、地质变化显著的地点,如岩层和煤层的分界面、断层面、褶曲轴部、煤层的结构和厚度及顶底板发生显著变化处。不同类型的地质观测点观测描述的内容不同。对于岩层分层界线点,应逐层描述岩性,要特别注意标志层的层位和特点。 煤层点应详细观测煤层的厚度、结构、煤岩类型、产状及其顶板和底板的岩性特点;对于断层、褶曲、岩浆岩、岩溶陷落柱,应准确标定其位置,测定它们的产状,并记录有关特征。描述可简可繁,应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b.实测地质分界线 一般的做法是当地层厚度稳定时,每一岩、煤层只测一个控制点,即岩层层面与基线的交点(如图8—20中的,m1、m2…mn点),并用地质罗盘或倾斜仪测量岩、煤层产状。当地层产状有变化时,每个岩、煤层分界面或构造界面应测两个以上观测点来控制其变化情况,此时须测出每个测点距基线起点的距离l1、l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