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心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推荐.pptVIP

翁心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推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翁心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推荐

真菌感染治疗药物的选择 真菌 初始治疗 维持治疗(AIDS或其他免疫缺陷者) 念珠菌属 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 氟康唑(新批准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混悬液) 曲菌病 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新批准伏立康唑,caspofungin) 毛霉菌病 两性B含脂类制剂 镰刀菌病 两性霉素B 伏立康唑 隐球菌病 两性B+5氟胞嘧啶 氟康唑、伊曲康唑 组织胞浆菌病,中、重度 AmBisome、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 球孢子菌病 脑膜炎 两性霉素B 两性B+氟康唑 伊曲康唑或氟康唑 - 芽生菌病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 副球孢子菌病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 孢子丝菌病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 马尼菲青霉病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 * 曲霉菌病、 念珠菌病、 隐球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 用法: 第1-2天 200mg Bid 第3-14天 200mg qd 继以伊曲康唑口服液序惯治疗 伊曲康唑注射液 * 适应症: 治 疗 HIV 阳 性 或 免 疫 系 统 损 害 患 者 的 口 腔 和/ 或 食 道 念 珠 菌 病。 对 血 液 系 统 肿 瘤、 骨 髓 移 植 患 者 和 预 期 发 生 中 性 粒 细 胞 减 少 症(亦 即 500 个细 胞/μl) 的 患 者,可 预 防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的 发 生。 对 于 伴 有 发 热 的 中 性 粒 细 胞 减 少 症 患 者,疑 为 系 统 性 真 菌 病 时,可 作 为 伊 曲 康 唑 注 射 液 经 验 治 疗 的 序 贯 疗 法。 斯皮仁诺口服液 * 伊曲康唑在体内的分布 ?伊曲康唑为高度亲脂性化合物,组织内分布较广泛,表观分布容积为11L/kg,并在真菌感染的组织内积累; ?伊曲康唑在实体器官如肺、胃、肝、脾、肾、皮肤组织中的的浓度比血液中浓度高很多,该特点适合于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 * 200 mg 伊曲康唑一次剂量后 各种内脏组织与血浆浓度的峰值比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2001;26:159-169 * 临床治疗的药物推荐 根据临床推断的致病菌种,可选择一线治疗药物 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 二线治疗可考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 Reference:《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第44卷第7期 * Humans have evolved highly sophisticated mechanisms to resist invasion by material regarded as foreign or nonself such as bacteria or fungi. In the face of exposure to microbes, the balance between health and disease is determined by a number of interrelated factors. On one side of this balance ar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infecting agent; on the other, the ability of the host to resist the attack. The “theater” of this combat is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agent, the host, and the environment will all interact to determine the final outcome. At one end of the spectrum, exposure followed by infection is all that is needed for disease to occur; for example, the rabies virus. At the other extreme, a large number of organisms can gain access to the host but will not cause disease in the majority of circumstances. Disease will develop only via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contributory factors rel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