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辅导讲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心理卫生运动 第二节 理解心理健康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 绪 论 一、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的心理卫生简史 三、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 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包括五部分内容: 1、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3、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4、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5、加强领导,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 第二节 理解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可以界说为个体以有效的、快乐的、社会所能接纳的行为,面对应接受的现实生活以谋求对自己、对周围世界最好的适应。——1930年白宫会议的报告 “心理健康的学生接受自己,知道如何发展,并充分运用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绝对不让自己有任何不足,影响正常的生活与长久的生命目标。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在理智与感情之间,谋求适度的平衡。他能接受环境的考验,不轻易为各种驱力、价值观念与现实的冲突而困惑。”——国外的心理学家 心理健康是指—种持续的积极的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对社会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我国的心理学家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能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能保障高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以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应外部环境的一种状态。 心理健康具体体现为: ①具有并达到同龄人正常的智力。 ②健康的情绪。 ③适度的行为。 ④无心理疾患。 (一)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经验的模式:以当事人对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来界定健康与否。 2、临床的模式:根据当事人是否出现了某些异常症状来判断。 3、社会的模式:社会的模式有两个:一个是社会适应的模式,另一个则是社会准则的模式。 4、统计的模式:根据统计学上正态分布的理论,人的心理特征一旦偏离人群的平均水平,即为不正常。 1、我国台湾黄厚坚教授认为,凡属心理健康的人,都应符合以下几项条件 (1)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其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同时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之感,因此他通常是乐于工作的。 (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乐于与人交往,而且通常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常常多于反面态度(如仇恨、嫉妒、怀疑、畏惧等)。 (3)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有悦纳自己的态度;他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必能安然接受,而不作无谓的怨尤。 (4)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对环境能作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作健康、全面、有效的适应;对生活中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去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心理健康标准: “成熟者”的健康心理具有以下特征: (1)自我意识的扩展。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安全感 (4)现实主义的知觉 (5)具有一定的技能并投入工作 (6)自我形象现实 (7)良好的人生观 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机能健全者”的特征 (1)开放的经验。 (2)协调的自我。 (3)充分信任自己。 (4)无条件的自我关注。 (5)与同事和睦相处。 总的一点就是:对自己,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别人,友好、宽容,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工作,投入极大的热情;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独立生活能力。 2、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 3、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 4、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又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5、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