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pptVIP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1)井田制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分封臣下(层层分 封);奴隶庶民集体耕种;劳动产品归奴隶主 所有。 2)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垦荒私有; ②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加速私有化, 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税制,秦商鞅变法正式承认土地私有。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瓦解=>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形成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私有制 1)构成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私有制 1)构成 2)发展——土地兼并 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影响: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害统治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私有制 1)构成 2)发展——土地兼并 3)政策——抑制兼并 北魏至唐:均田制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均田制:开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唐。 内容: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 意义: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瓦解: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私有制 1)构成 2)发展——土地兼并 3)政策——抑制兼并 北魏至唐:均田制 明清时期:按人丁及田亩纳税 4)结果:无效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奴隶社会: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私有制 4、关于土地制度演变的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 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3)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 二、“重农抑商” 1、概念 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通过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以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1)统治者“重本抑末”的治国思想; 二、“重农抑商” 《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 二、“重农抑商”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垦令》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 ——《史记·商君列传》 二、“重农抑商” 1、概念 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2、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通过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以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1)统治者“重本抑末”的治国思想; 2)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 二、“重农抑商” 专卖制度 西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其具体做法,据《汉书·食货志》的记载,是官府在全国各盐产地和铁产地,设置盐铁官,管理盐铁的生产;所有产品由官府收购、运输和销售;禁止民间私自生产和运输销售,如有违反,处以重刑重罚。随着这套政策的实施,专卖制度形成体系并趋于定型。 在唐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卖制度得到恢复和实施。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恢复盐的专卖。到文宗太和九年,唐王朝又对茶叶实行专卖。宋代,宋王朝一立国,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