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综述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李小红 指导老师:段庸生 摘要:《阅微草堂笔记》自诞生至今二百余年,在不同时代均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宽和不同研究方法的介入,研究成果更是日益丰富。本文将以《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成果为本,把该书的研究历史分为三个大的时间段进行梳理分析,即清代、20世纪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三个时间段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将这三个时期分别总结为点评式评价时期、批判性研究时期、多元化研究时期,并对这三个时期学者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进行梳理、论述。 关键词: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笔记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出自清代鸿儒纪昀之手,由《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部分组成。其创作时间始于乾隆己酉(1765),终于嘉庆戊午(1775),前后延续十年之久。虽然每一部分出,“梨枣屡镌”,“翻刻者众”,“久而不厌”,但直至清嘉庆五年(1800)才由纪昀的门生北平盛时彦合刻,从盛时彦的合刻本面世迄今已二百余年。自其诞生之日起,《阅微草堂笔记》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其的研究成果更是日益丰富。本文将《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历史分为三个大的时间段进行梳理分析,即清代、20世纪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三个时间段对《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清代,对于该书的评价大都出现在序、跋中,而且都是点到即止,并没有出现相关的文章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述、评价,更谈不上研究,因而这里称之为点评式评价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使这个时间段成为该书研究的冷淡期。根据知网检索得知这个时间段关于《阅微草堂笔记》的论文只有寥寥几篇,数量相当少。即使有提及到,大都是批判,因而这里称之为批判性研究时期。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对该书的研究进入繁盛期,拓宽了研究领域,加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出现了新的研究成果,因而这里称之为多元化研究时期。 清代:点评式评价时期 《阅微草堂笔记》诞生于《聊斋志异》模仿之风盛行之时,长期以来多有论者认为纪昀是要与《聊斋志异》一较高下而创作自己的笔记小说作品。虽然《阅微草堂笔记》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远不如《聊斋志异》,但在当时确实是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笔记分为《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单独成书,未完成之时,就为书商看中商机“曩撰《滦阳消夏录》,属草未定,遽为书肆所窃刊,非所愿也。”私自刊刻。五部作品相继完成后,由纪昀的门人盛时彦整理合刊成《阅微草堂笔记五种》,更方便了其流传与影响的扩大,一时“海内几家置一编”。清代的学者站在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角度,对《阅微草堂笔记》赞誉不绝于口,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肯定: 思想醇正,有劝惩教化之效。无论是作者及其门人,还是其他清代学者都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意在劝惩。《滦阳消夏录序》中,纪昀便自言:“街谈巷议,或有益于劝惩”。门人盛时彦为《阅微草堂笔记》作序时亦盛赞:“《滦阳消夏录》等五书,椒诡奇谲,无所不载;洸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这一评价奠定了清朝学者对于纪昀小说创作主旨评价的基础,大部分学者都是围绕着劝惩说展开论述的,如张维屏在《听松庐文抄》中说:“故文达即于此寓劝戒之方,含箴规之意,《阅微草堂笔记》数种,其觉梦之清钟,迷津之宝筏乎?观者慎无以小说忽之”。这一时期的学者对于《阅微草堂笔记》的劝惩主旨多是肯定的态度,如郑开禧在《阅微草堂笔记序》中说:“大旨悉归劝惩,殆所谓是非不谬于圣人者与!虽小说,尤正史也”。在这里郑开禧不仅指出并肯定了《阅微草堂笔记》的劝惩主旨,而且他还把这部小说提升到正史的地位,可见他对《阅微草堂笔记》的推崇。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评点散见于其他文章之中,其观点一致承认《阅微草堂笔记》的劝惩教化功能。如俞鸿渐《印雪轩随笔》认为“《聊斋志异》一书,脍炙人口,而余所醉心者,尤在《阅微草堂五种》……若五种,专为劝惩起见……”。曾国藩《纪氏嘉言序中说“其大旨归于劝善惩恶。崇中国之圣人流传之至论,亦不废佛氏之说”。《无所住斋随笔》中说“或据事以直书、或寓言以见志,类有关于劝惩,非苟然作者……皆有至理,未可以稗官小说忽之”。《姜露庵杂记》也曾讲到“且于劝惩之旨,恳恳勤勤,非寻常稗乘所可比匹”。由上可知,清朝学者对《阅微草堂笔记》的劝惩教化功能都持肯定的态度。 二、发扬传统,说理透辟,艺术精湛。清代学者大多都肯定了《阅微草堂 笔记》在体例、语言风格、叙述、结构上的成就,这主要是从传统笔记小说艺 术风格的角度进行比对和赞扬。如郑开禧评其为“词意忠厚,体例谨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