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附属器疾病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附属器疾病汇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皮肤附属器疾病 皮肤附属器疾病 皮脂腺疾病 汗腺疾病 毛发疾病 指(趾)甲疾病 常见的皮肤附属器疾病 皮脂腺疾病 在人体皮肤上除掌跖及爪甲部位外都有皮脂腺,特别于面部、头发、胸背及阴部分布更多,因此皮脂腺疾病有一定的好发部位。 皮脂腺的生长发育及分泌受年龄、内分泌、脂肪及糖代谢、维生素代谢、神经精神因素、消化道功能等影响,因此皮脂腺疾病与上述因素有密切关系。 三种类型的皮脂腺 毛囊皮脂腺的解剖学 寻常性痤疮(acne vulgaris) 发病机理 加重或促发因素: 化妆品使用不当造成毛囊口的堵塞; 精神因素所致的内分泌紊乱; 烟、酒及辛辣食物的刺激; 食入过多的糖、脂肪、药物性雄激素 临床表现 痤疮的初发年龄: 女性为12~13岁,17~18岁高发; 男性为13~14岁,19~21岁高发。 好发部位:皮损好发于面部,尤其是前额、颊部,其次是胸背部,常伴有皮脂分泌过多现象。 皮损 常见的皮损为白头与黑头粉刺,继而形成炎性丘疹,顶端出现脓疱,破溃吸收后形成色素沉着或小凹瘢痕。严重者可见豆大炎性结节或囊肿,各种损害的大小及深浅不一。 痤疮严重程度的分级 诊断 好发于青年男女; 皮疹为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 对称分布于面部、前胸及背部等 治疗 目的:控制新的病损,减少瘢痕形成。 原则:去脂、溶解角质、杀菌及消炎。 病人做什么? ①少吃动物性脂肪、糖及刺激性食物,用温水、泡沫型洗面奶洗涤患处,以去除油腻; ②勿用手抠或挤压粉刺,可用特制的粉刺挤压器挤出。避免使用含油脂及粉质过多的化妆品及糖皮质激素制剂。 其它疗法 倒模面膜 痤疮瘢痕的治疗 面部的萎缩性瘢痕可用磨削术治疗。痤疮合并瘢痕疙瘩时,可手术切除后用浅部X线照射缝合部位,也可局部注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脂溢性皮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 概念: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为暗红或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病因 不明确。 现认为本病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大量生长所致。 精神因素、饮食习惯、VitB缺乏、嗜酒、辛辣食物等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有关。 临床表现 ⒈好发部位 本病好发于头皮、面部、耳后、上胸部、肩胛间、脐窝、外阴、肛周等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 ⒉皮疹 初为毛囊性红色丘疹,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境界清楚。 ⒊病程慢性,伴不同程度瘙痒和脱发。 学 无止境 维胺酯(三蕊胶囊) 异维A酸(罗可坦、泰尔丝、保肤灵 、 蓝金组合) 阿维A(新体卡松,方希) 阿达帕林 一代 二代 三代 维甲酸类药物 痤疮的分级治疗方案 轻度痤疮 中度痤疮 (Ⅱ~Ⅲ级) 重度痤疮 (Ⅳ级) 维持治疗 外用维A酸 外用维A酸 口服异维A酸 外用维A酸 过氧化苯甲酰 或外用抗生素 过氧化苯甲酰 或外用抗生素 外用维A酸 口服抗生素 激素治疗 过氧化苯甲酰 或外用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 激素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可以形成痤疮的腺体为: A.终毛相伴的皮脂腺 B.与毳毛相伴的皮脂腺 C.毛囊皮脂腺 2.轻度(Ⅰ极)痤疮是指:以粉刺为主要 皮损,有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 A.少于30个 B.31~50个 面部脂溢性皮炎 头皮脂溢性皮炎 婴儿脂溢性皮炎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1个月,头部局部或全部布满厚薄不等的油腻灰黄色痂皮,常累及眉、耳后 诊断与鉴别诊断 头皮干性脂溢应特别注意与仅限于头皮的银屑病鉴别。 治疗 ⒈生活规律,睡眠充足,低脂饮食,补充B族维生素有助于治疗。 ⒉外用药 轻症者以外用药为主,原则:去脂、杀菌、消炎、止痒。 采乐洗剂(含酮康唑),希尔生(硫化硒洗剂),5%硫磺霜,0.1%新洁尔灭(洗头),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肤轻松,皮康霜等。 ⒊内服药 ①维生素类 VitB2 5~10mg tid VitB6 10~20mg tid VitBco 2片 tid ②抗组胺类药物 在瘙痒剧烈时可予赛庚啶 2mg tid。 ③抗生素 渗出明显,有继发感染时用四环素或红霉素,或庆大霉素、丁胺卡那肌注。 ④皮质类固醇激素 在炎症明显,皮损广泛而其它疗法不能控制时短期使用。 强的松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