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现代司法理念形成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doc

1对现代司法理念形成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对现代司法理念形成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1.对现代司法理念形成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文提要: 现代司法理念在中国是上个世纪末或本世纪初才被关注的,现在,中国现代司法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仅处于意识形态的起步阶段,其所需要的信仰基础、客观条件及其道路选择等若干问题亟待我们去认真探索。因此,本文试从:让现代司法理念成为信仰的社会历史背景、其精神意蕴、不同群体的要求;中国现代司法理念形成的客观条件,其经济基础、法律文化基础及所需要的主要载体——法官职业化;立足本土,创造性移植法治先进国家的现代司法理念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从三大方面的分析阐述了中国现代司法理念形成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社会背景及道路选择所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在中国,现代司法理念是上个世纪末或本世纪初才被关注的,其重要历史背景是:中国面临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带来外来司法理念和法律文化的冲击;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到了历史重要关头;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人民法院新世纪工作主题为公正与效率。尤其是这本身包含现代司法理念内涵的世纪工作主题,使现代司法理念倍受法官、学者的关注和探讨。笔者认为,中国现代司法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仅处于意识形态的起步阶段,其所需要的信仰基础、客观条件及其道路选择等若干问题,是需要认真探索的。 一、让现代司法理念成为信仰 (一)现代司法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不能限定于法官群体,它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共鸣与信仰 中国历史上一直缺少法治文化的熏陶,更谈不上现代司法理念所依赖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社会基础。近年来,现代司法理念逐渐成了法律文化中的一种时尚追求。但这个理念的内容是什么?在法律界也不为人人知晓,在百姓心目中更是廖廖无几,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实践证明,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及理念形成不应漠视也无法回避民众的内心共鸣,因为法治的实现及司法理念的实现终究离不开亿万民众的承载和担当,而他们所需要付出的承载和担当决不可能与其内心的共鸣无关。被奉为法律职业人士的“职业灵魂”——现代司法理念,要在司法实践中贯彻、运行,避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则更需要民众的支持,因为现代司法理念比法治在百姓心目中更陌生和遥远。2003年高法、高检、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两个文件,在司法实践中不但未出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回音,反倒出现了不少认为是“移植西方的诉辩交易”、“以钱赎刑”的抵触情绪和抨击文章。2001年高法颁布《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其中的亮点是创立证据失权制度,举证有了期限的约束。这两个对中国法制建设具有历史推动意义的司法解释或文件,在推行中受到强大的质疑和阻却,究其实质,除了照耀着这文件或司法解释的司法程序、效率、公正等现代司法理念的明灯,尚没有被绝大多数学者、法官所高举之外,社会民众不了解、不信仰其中的司法理念更是问题的结症之处。它从根本上动摇了法官推行举证期限制度、刑事简便审程序的信心和力度,当然也动摇了法官对其中现代司法理念的信仰。现代司法理念,决非理论的纯粹,更非纸上谈兵。它必须直面法治实践,它既是法律工作者的信仰,也是整个社会民众的事业和信仰。说到底,推行司法理念,需要广大民众的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与西方司法理念形成与发展的几百年的历程相比,当今中国现代司法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无疑要更艰难,因为我们缺乏传统的依托和信仰的支持。因此,要通过说理等方式,让广大民众理解什么是现代司法理念,这是当代法官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社会启蒙的题中应有之义。 司法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实质乃理念现代化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多年中,我国法律构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相反现代司法理念的培育和提升却相形见绌。严重影响着法治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司法理念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必须对中国法制精神和价值取向进行调整,使中国法制的现代化建设从传统的制度层面向精神层面跃迁。面对被自然经济所支持又为专制统治浸淫长久的历史背景,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强调精神气质的超越和现代司法理念的培育,更是具有先决的意义。 (二)信仰:司法理念现代化的精神意蕴 信仰,根据《辞海》的解释,是指“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可见信仰它既是一个主观范畴的概念,也是一个可见之于主体行为的客观化的概念,它是主观范畴的“信服尊重”与客观化的“行动准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对司法理念的信仰,就是主体对司法理念的神圣所怀有的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它是司法理念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人类历史上凡主张依法而治的国家或民族,都十分注重弘扬法的精神,推行先进的司法理念,唤起人们的热忱,使依法而治由少数决策者的思想变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使司法权威由法官的素质变为社会民众的内心共鸣和信仰。早在古罗马时期,擅长于法学理念思维的罗马法学家们顺应城邦自由民从事简单商品经济活动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