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宗元小石潭记之风格特色与修辞艺术
柳宗元〈小石潭記〉之風格特色與修辭藝術
宋孟津*
一、前言
中國人在得意的時候,採用儒家思想,以積極用世為生命理想與價值;但當失意時,不被明君重用,只好退隱山林,轉為消極靜心的道家修煉。被貶永州的柳宗元接近山水、觀察山水、探索山水,藉著欣賞山水將自身感情融入其中,與山水一同呼吸、一同深思,產出屬於文人與大自然的默契與心靈共鳴。以山水遊記為體,以道家思想為神,為一生的遭遇找到心靈的歸宿,寫下充滿生命力的篇篇佳文。
唐代首都長安,柳宗元從出生到成長,一住就住了三十三年。長安對柳宗元的誘惑,不只是躋身中央官員的榮譽,最重要的,那是他生長的故鄉。貶於永州蠻荒之地,柳宗元無以排遣時日,只好刻苦讀書,或寄情山水,來暫且忘掉一生的煩憂。柳宗元想到古人安身立命的方法,持己行世的途徑,那就—「立言」。
柳宗元云:「賢者不得志於今,必取貴於後,古之著書者皆是也。」而他給岳父楊憑的信更見決心,他說:「自貶官來無事,讀百家書,上下馳騁,乃少得知文章利病。」永州時期的柳宗元,文窮而後工,文章大幅進步。施子愉也認為此刻的柳宗元才「始有意究心於文」。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永州山水遊記散文。遊山玩水,發現永州山水自然質樸之美,成了是他生活一大寄託。永州山水看似默默不語,卻反而更深入柳宗元的心中。字裡行間,看得出柳宗元身為被遺棄者與孤囚的悲憤。從永州遊記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始得」別有深意,指的是悟佛修道、安時處順。柳宗元享受山水自然的寂靜美,發而為文章註腳,表達出真正與自然交流的人所感受的率真和驚喜。直到寫下永州八記第四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心裡才稍稍擺脫僇人的恐懼,舒暢的和大自然交流,和有生命物共同享樂,對「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全石以為底〉
(一)方位距離的丈量
讀柳文能夠藉著文字線索,確實了解文中介紹的地形,而產生身歷其境的感覺。每篇文章他都會告訴讀者東西南北的情況,或往哪個方向多少距離,有些什麼風景。因此讀柳文不只是平面文字的閱覽,更是立體空間的探索。
永州八記,表面上看似各自獨立,透過八篇文章介紹了八個地方;但就整體來看,便發現彼此間有脈絡可依循。永州八記所記的景色,大多以西山和前一記的山水為參照,往往在每一篇的開頭,即與上篇遊記互相關聯,互相銜接連貫,進而將各點的風景,貫穿成一個大的風景區。例如: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二)山石的刻劃
各地有山有石,由於地質結構不同,各地山石千奇百怪、各有風貌。而永州這僻遠的地方,許多山石中原人物從來未見,當然不容易揣度形貌。為了讓讀者憑經驗來推出永州山石的狀貌,他僅可能用一般人常見的實物來模擬山石。例如:「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其岸勢犬牙差互隔篁竹潭中魚可百許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聞水聲,如鳴環寫作時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而將感情移到事物之上。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環坻嶼嵁岩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聞水聲,如鳴環,心樂之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寫水聲「如珮環」,寫水流是「斗折蛇行」,寫岸邊則如「犬牙差互」。這些比喻都很貼切,而「斗折蛇行」這比喻尤其生動「斗折」是靜,「蛇行」是動靜比溪身,動比溪流活靈活現。水漲船高不直接對主要對象描述,透過描述其他次要對象與之的關係來達到對主要對象描述的目的首段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潭水的清澈作者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巖青翠藤蔓,坻、嶼、嵁岩聞水聲,如鳴環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魚在水中,仿如懸空游動,側面暗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讓人不覺得潭中有水,由此潭水清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日光下澈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五)移情就物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而將作者的感移到事物之上因此有擬人的成分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運用了移情的手法寫魚。本文寫魚與游人相戲取樂,其實是作者自己產生了嬉樂的心情,卻故意說成是魚在和自己嬉樂。這種寫法給讀者強烈的新鮮感,而且活潑生動,比起直接描寫人物感受,多了一層玩味的樂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坐在潭邊,竹樹環繞,靜寂無人,一股凄神寒骨的氣氛心流落異鄉未能抒展政治抱負的抑鬱懷材不遇,知音難尋的落寞,令作者感到十分失意。作者將自己心中的孤冷感覺,寫成潭邊的凄冷,正是移情就物的手法。在山水中,的生活遭遇與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