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汇

腰椎间盘突出症 基本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 病因 本病发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自身的退行性改变及解剖学上的薄弱点,外因是外伤、慢性劳损、寒凉刺激等。 腰椎间盘突出多见于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以工人为最多,易发于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男女之比约为10~30:1。 好发部位以腰4~5为多见,其次为腰5~骶1。 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腰腿痛? 应用解剖 椎间盘=纤维环+髓核+软骨板。 椎间盘 ▲软骨板:有较多微孔,为间盘内水分、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通道 ▲髓核:胶冻状胶原物质,包含软骨细胞和胶原纤维结构,含水80%,并有丰富的蛋白粘多糖,具有弹性和膨胀性 ▲纤维环:胶原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横断面为环行排列,前方及两侧较厚,后外侧较薄。反复承受扭转应力可撕裂 腰椎间盘的特殊功能 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随椎体的发育 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活动度 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缓冲作用 维持侧方关节突一定的距离和高度 保持椎间孔的大小 维持脊柱的曲度. 应用解剖 椎体前方和后方各有一条纵贯全长的坚强韧带. 前方的叫前纵韧带,后方的叫后纵韧带。 后纵韧带的两侧很薄弱。(椎间盘常在后纵韧带的两侧突出 两侧正是脊神经穿出椎间孔的所在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脊神经) 提示 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易于发生在下腰部,尤以腰4~5及腰5~骶1之间为多见,是因为此段为全身应力的集中点,负重及其活动度更大,损伤机率更高。 坐骨神经由腰4、5和骶1、2、3五条神经根的前支组成 腰2、3组成股神经 以腰4~5及腰5~骶1之间突出为多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病因 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常见的一下5种: 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外伤 过度负荷 腰穿 长期震动。 腰椎生物力学 假如站位时椎间盘压力100% 坐位则为150% 站立前屈为210% 坐位前屈为270% 故久坐及前屈负重者易患椎间盘突出症 发病机理模式图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脊神经→神经根受压后而变扁→发生充血、水肿、变性→引起明显的神经痛症状。 日久可有周围组织的增生肥厚,甚至与突出的椎间盘发生粘连。 初起时神经根受激惹,出现该神经根支配区放射性痛、感觉过敏、腱反射亢进等症状 以后部分神经纤维功能丧失,则除放射痛外尚有支配区感觉减退、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等现象 疼痛为持续性,夜间加重,休息后亦不缓解。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病史 主要症状: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临床检查主要的体征有: 腰部畸形 压痛点:压痛点的位置有定位意义 皮肤感觉异常 症状 腰痛:最先出现,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感应痛 神经根性痛: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背放射。喷嚏、咳嗽时加重。早期痛觉过敏,以后感觉迟钝 马尾神经受压:二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腰痛的特点是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使之加重,卧床后减轻。 病程较长者,下肢可有麻木、冷感、肌力减弱症状。 中央型突出造成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或失控,男子阳痿或双下肢不全瘫痪) 牵涉痛 ▲腰骶椎等疾病,刺激通过脊神经后根或脊髓丘脑束,使同一节段神经原兴奋,在相应皮肤支配区出现异常感觉。 ▲定位模糊 ▲少有神经损害的体征 ▲可有肌痉挛。 临床检查 约80%~90%的患者有脊柱侧弯 正常腰椎生理前凸消失,个别病例出现后凸畸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及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庭、工作和职业前训练开始,使每一个工作人员了解正常的脊柱生理,正确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加速腰椎间盘退变和在腰椎间盘退变基础上的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及护理 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应定时对于青少年或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同时应广泛开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宣传教育。 劳动部门应规定从事劳动的最大负荷量,避免脊柱过载促使和加速退变。 正确的劳动姿势和劳逸结合。 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背部肌肉,使脊柱力量平衡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纠正不良体位、姿势 睡眠姿势:人的一生中约 1 / 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长期睡眠姿势不良也可导致腰腿痛的发生。一般而言,睡姿应使头颈保持自然仰伸位最为理想,最好平卧于木板床 ( 或以木板床为底,上方垫以席梦思床垫亦可 ) ,使膝、髋略屈曲。如此体位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放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