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基于中医临床数据库的中医临床文献统计分析.docVIP

毕业论文--基于中医临床数据库的中医临床文献统计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基于中医临床数据库的中医临床文献统计分析

基于中医临床数据库的中医临床文献统计分析 作者:李敬华,尹爱宁,张竹绿 【关键词】 中医临床数据库;中医临床文献;统计分析 近10余年来,中医药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为了确切了解中医药近年来发展现状,笔者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的中医临床数据库[1]为分析对象,对1994-2005年1万余篇病例数在10例以上(包括10例)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1 中医临床文献发表量前10位的疾病 1994-2005年中医临床数据库中文献发表量前10位的疾病为溃疡性结肠炎、面神经麻痹、充血性心力衰竭、胃炎、慢性乙型肝炎、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颈椎病、脑梗死、椎间盘移位。对该10种疾病整合,发现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文献量最大,达到6 365篇;骨科疾病次之,达到6 071篇;消化系统疾病再次之,为5 514篇;神经科疾病最少,有4 870篇。提示中医药治疗这几类系统疾病的研究最为活跃,可能疗效较好、治疗研究前景比较大。   2 各省市的中医临床文献发表量的分布统计及分析 1994-2005年中医临床数据库中各省份发表的临床文献量,排在前10位的省份分别为山东、广东、江苏、河南、浙江、北京、福建、湖北、安徽、上海,文献发表量大的省份大多为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提示中医药发展与地方经济水平十分密切。   3 各单位中医临床文献发表量统计及分析 1994-2005年中医临床数据库中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发表文献量前10位者的单位分别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提示这些单位是中医临床研究最为活跃的部门,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最,其数量较其他单位超出明显;此外,前三甲皆为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实力型中医药科研临床单位,提示地区经济水平与临床研究程度关系极为密切。   4 中医临床研究经费资助情况统计及分析 1994-2005年中医临床数据库中被资助的临床文献共有15 673篇,占所有文献的7.46%。其中国家及各部委资助占总资助的55%,省市地区资助占39%,单位资助占6%。国家及各部委资助中,自然基金项目占74%,科技部863及973项目占1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项目占8%,其他部委占4%。各省份资助中排在前10位的是广东、江苏、上海、湖北、湖南、山东、浙江、河南、河北、福建。其中各单位资助中排在前9名的单位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安徽中医学院、广东药学院。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主要经费资助来源于国家,尤其以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主,各省市及单位级别科研经费资助以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明显优势。   5 中医临床研究病例情况统计及分析 1994-2005年中医临床数据库共纳入病例数达到16 796 079例,累计增长量从年不到5万例跃至年近20万,提示中医临床研究病例数增长十分迅速,原始数据积累快速增加,也反映中医的医疗活动中有着非常庞大的患者群,被患者的认可度比较高。   6 中医临床证候特征分析 1994-2005年中医临床数据库中所涉及的中医证候前30位者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证候以“瘀”、“虚”类证候为主要特征,其中“瘀”主要是血瘀,“虚”主要是气、血、阴、阳、肾、心、脾的虚类证候;”实”邪类证候并不占多数,主要是“湿热”类病邪。以此推断,目前我国人群的中医证候特征可能是以“瘀”、“虚”为主。表1 出现频次最高的30个证侯(略)   7 中医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1994-2005年中医临床数据库中所涉及的、出现频次前19位的中医症状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是脾胃症状(如呕吐、恶心、腹胀、腹痛、纳差、腹泻)、心脑症状(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失眠、眩晕)和全身症状(发热、头痛)。提示目前我国疾病症状特征以脾胃、心脑、热性病、疼痛症状为主。 表2 出现频次前19位的中医症状(略)   8 中医临床治疗分析 1994-2005年中医临床数据库中所涉及的所有应用中药治疗中,应用自拟方进行治疗的比例最大,达到57 005篇文献,占所有方案的56.3%;应用现代新药的占28.5%,应用古代方剂的占15.2%。提示临床中医医生更倾向于在临床治疗中添加入自己的经验或特色,说明中医临床的个人倾向性比较突出。此外,现代新开发新药的应用比例也比较高,其常用的现代新药前10位的是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当归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说明临床对中医药的新剂型应用广泛,认可度较高,其中益气养阴扶正类及活血化瘀类新药应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