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唐律》中婚姻制度 .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唐律》中婚姻制度

浅议唐朝的婚姻制度 制作人 谢芳芳 王京婷 刘莹 * 一、《户婚》    《户婚》是中国封建时代规定户籍、田土、赋役、婚姻家庭等事项的法律。有关户婚的法律规定发端于战国、秦朝。汉《九章律》以户律规定婚姻、户籍、赋税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承汉制而有所增减,魏律、晋律中均有户律。北齐律以婚事附于户,改称婚户律。北周律则分列婚姻、户禁两篇。南朝诸国基本上沿用晋律。隋《开皇律》中又将关于婚、户的规定合为一篇,《大业律》中再次分为户律和婚律。唐代的户婚立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存的《永徽律》以户婚为第四篇,共46条。不仅是以后各代婚姻立法的蓝本,而且远播域外,对周围一些国家也有相当的影响。 * * 二、唐朝的婚姻制度 (一)婚姻的缔结 (二)婚姻的解除 (三)改嫁 * (一)婚姻的缔结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户婚律》规定;“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从尊长,违者杖一百。” 《户婚律》“嫁娶违律”条 :“诸嫁娶违律,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若期亲尊长主婚者,主婚为首,男女为从。余亲主婚者,事由主婚,主婚为首,男女为从;事由男女,男女为首,主婚为从。其男女被逼。若男年十八以下及在室之女,亦主婚独坐。” * 2.六礼 《唐律》: 妻者,传家事, 承祭祀,既具六礼, 取则二仪。就是说男女双方结为夫妻, 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 六礼的具体步骤是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亲迎。 婚姻成立还必须具备婚约,这是六礼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有了这一环节, 婚姻之事于是定,产生人身的约束力。 * 3 . 婚姻成立的要件 (1)嫁娶有媒 按照《周礼》的记载,西周就设立一个官方机构叫做“媒氏”,“掌万民之判合” 《唐律疏议》卷13“为婚妄冒”条疏议云为婚之法, 必有行媒。没有媒妁的婚姻就成为非法婚姻 。 《唐律疏议·名例律》篇中,“嫁娶有媒” 《唐律疏议·户婚律》卷14“违律为婚”条规定:“诸违律为婚,虽有媒聘,而恐吓娶者,加本罪一等;强娶者,又加一等。 * (2)婚书 所谓“报婚书”,即书面的婚嫁协议,是男女双方家庭制定的婚姻合同。《唐律疏议》卷13对报婚书:“谓男家致书礼请,女氏答书许讫。” * 某顿首顿首。触叙既久,倾瞩良深(如未相识即云:久藉徽猷,未由展觌,倾慕之至,难以名言)。时候伏惟某位动止万福,原馆舍清休,即此某蒙稚免,展拜未由,但墠翘称重。谨奉状。不宣。某郡姓名 顿首顿首。 (别纸)某自第几男年已成立,未有婚媾。承贤第某女,令淑有闻,四德兼备,愿法交援。谨同媒人某氏某乙,敢以礼请月正。若不遗,伫听嘉命。某自。 通婚书 * 答婚书 某顿首顿首,久仰德风,意阙批展(如先相识机云:求展既久,倾慕良深)忽如辱荣问,慰沃逾增。时候伏惟某动止万福。原馆舍清休,即此某蒙秩免。言叙未由,但增企除,谨奉状不宣。某郡姓名顿首顿首。 (别纸)某自第儿女年尚初笄,未闲礼,则承贤第某男未有伉俪,顾存姻好,愿抚高援。请回媒人某氏,不敬,从某自。 * (3)有私约 长孙无忌等在疏议中对有私约作了解释:“约,谓先知夫身老、幼、疾、残、养、庶之类。老幼,谓违本约相校倍年者;残疾,谓状当三疾支体不完;养,谓非己所生;庶,谓非嫡子及庶、孽之类。以其色目非一,故云‘之类’。皆谓宿相谙委,两情具惬,私有契约,或报婚书,如此之流,不得辄悔,悔者杖六十,婚仍如约。” * (4)受聘财 所谓“受娉财”,即用财礼表示的婚嫁协议。即使没有婚书,如接受男方家的聘财,亦等同婚书成立。聘财不限多少,钱财布帛均是,即使是一尺以上,也等同制定婚书,具有法律效力,酒食不在聘财之列。如以财物为酒食者,亦同聘财。疏议中说“婚礼先以娉财为信”,所以在“报婚书”、“私约”、“受娉财”三者当中,应以“受娉财”为婚姻成立的主要要件。 * (5)三者的效力 如果男女双方已有私约或报婚书,或女方家庭已接受男方家的聘财,而另许配给他人,唐律规定对女方尊长杖一百;如已成婚配者,徒一年半。如后娶之人知该女已许嫁而娶之,减女方罪一等,女归前夫。若前夫不娶,女方还聘财,后夫婚如法。从唐律中的该项规定可以看出,唐代法律积极地维护社会信用体系,对于婚书的法律效力给予保护,从而减少了婚姻方面的法律纠纷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