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新

景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 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答案: 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虚实 (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色彩鲜明、色彩斑斓 ) 修辞 (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等) 联想、想象 绘形绘色 第二课时 于谦,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答题思路: 1、物的外形特征 2、物的神韵、品格 3、诗人的理想情操 答: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绘景) 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景)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象(意境)题 (思路)意象 + 意境 + 气氛 + 情感 步骤: (意象) 营造…… 渲染…… 表达(表现)…… 常见意境术语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 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鉴赏3、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 2、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 3、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