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化学
透视电镜 透射电镜的作用 (a)利用质厚衬度(又称吸收衬度)像,对样品进行一般形貌观察; (b)利用电子衍射、微区电子衍射、会聚束电子衍射物等技术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从而确定材料的物相、晶系,甚至空间群; (c)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可以直接“看”到晶体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特定方向上的结构投影这一特点,确定晶体结构; (d)利用衍衬像和高分辨电子显微像技术,观察晶体中存在的结构缺陷,确定缺陷的种类、估算缺陷密度; (e)利用TEM所附加的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或电子能量损失谱仪对样品的微区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f)利用带有扫描附件和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的TEM,或者利用带有图像过滤器的TEM,对样品中的元素分布进行分析,确定样品中是否有成分偏析。 硫化铋纳米棒的透射电镜图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电子束轰击样品上某个点,产生次级电子,如二次电子、背散电子及阴极射线荧光辐射等。二次电子能量低(E<50eV),区域小,主要是样品近表面几个纳米薄层内和电子入射点横向近距离内。故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较高;二次电子产率与样品表面形态有密切关系,所以二次电子像能很好反映样品表面形貌;阴极射线荧光转换成电信号,可以形成样品的阴极射线荧光像。荧光信号通过光学系统与光谱仪连接可进行光谱分析,与电子束感生电流结合可进行材料晶格缺陷与发光特性研究。 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的作用 (a)力学加载下的微观动态 (裂纹扩展)研究 ; (b) 加热件下的晶体合成、气化、聚合反应等研究 ; (c)晶体生长机理、生长台阶、缺陷与位错的研究 ; (d)成分的非均匀性、壳芯结构、包裹结构的研究 ; (e)晶粒相成分在化学环境下差异性的研究等 ; (f)纳米尺寸的研究 ; (g)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等 用气体氮化还原法制备得到的Sr2Si5N8:Eu2+荧光粉的SEM 陶瓷粉体制备工艺 特定工艺 特定形貌和粒径 有机物辅助 固相反应 共沉淀法 均相沉淀法 甘氨酸- 硝酸盐法 (3) 其他显微技术应用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用以测量样品表面原子结构形貌,分辨率高;原子力显微镜(AFM)主要用来研究绝缘体、导体和半导体。此外,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HREM)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尺寸、局部结构变化,如各位占有率或空位等。 显微镜适应的波长范围 下图是用于发光材料结构或形貌尺寸测量表征的几种显微技术。 (4)工业粒度的测定:激光粒度仪 原理:利用颗粒对光的散射现象,根据散射光能的分布推算被测颗粒的粒度分布。通过对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系统的整合和优化实现了颗粒测量的重复性好,动态范围大,操作简单方便。?? 粉体粒径的分布(列表法与图示法) ? 比表面属于粉体的一种综合性质,是由单颗粒性质和粉体性质共同决定的。 粉体的比表面是粉末的平均粒度、颗粒形状和颗粒密度的函数,能给人以直观、明确的概念 比表面与粉体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 如吸附、溶解速度、烧结活性等直接相关 质量比表面积Sw:1g质量的粉体所具有的总表面积, 用m2/g 或 cm2/g表示 体积比表面积Sv:即颗粒总表面积/颗粒总体积, 单位是m2/cm3 ? (5)粉体的比表面及其测定 比表面是代表粉体粒度的一个单质参数,同平均粒度一样,所以用比表面法测定粉末的平均粒度称为单值法,以与分布法相区别。 1969年国际会议推荐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共有:气体容量吸附法、气体质量吸附法、气体或液体透过法、液体或液相吸附法、润湿热法及尺寸效应法等。通常采用的是吸附法和透过法。 利用尺寸效应----根据粉体粒度组成和形状因子计算比表面的一种方法。 勃氏法测试粉体比表面积 原理:根据一定量的空气,通过具有一定空隙率和固定厚度的粉层时,所受阻力不同而引起流速的变化来测定粉的比表面积。在一定空隙率的水泥层中,空隙的大小和数量是颗粒尺寸的函数,同时也决定了通过粉的气流速度 。 化学法合成YSZ晶粒尺寸 灼烧温度 (0C) 晶粒尺寸 L/nm 比表面积S(m2/g) 计算粒径 D/nm 500 3.4 163.2 6.17 600 5.5 90.7 11.1 900 12.2 26.7 37.8 ? 3.2.5粉体成分分析 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间相互的化学作用,如中和、沉淀、络合、氧化还原等测定物质含量和鉴定元素的方法。准确可靠,但是耗时,有限制 特征X射线分析法,基本原理是用电子探针照射在试样待测表面的微小区域,激发试样中各元素的不同波长的特征X射线,然后根据射线波长或者能量进行元素定性分析,根据强度进行定量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义务教育版信息科技六年级全一册第2课《一分为二开与关》课件.pptx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学术英语(华理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VIP
- 4MW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第十四讲新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新纪元+第十五讲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12—-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pptx VIP
- 绿色低碳生产实施策略.doc VIP
- 《土壤机械化培肥技术规范》(DB50T 1479-2023).pdf VIP
-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pdf VIP
- 安科瑞ARD2(II)系列电动机保护器使用说明书中文V1.0.pdf VIP
- 《内科阳性体征》课件.ppt VIP
- 第四讲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的演进(夏商周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