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与传统法律文化.doc

《论语》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与传统法律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与传统法律文化

《论语》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与传统法律文化 第6卷第3期 2OO7年5月 太原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TAIYUANNORMALII,SⅡY(SocialScienceEdition) Vo1.6 May No.3 20Or7 【法律学】 《论语》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与传统法律文化 王雅梅 (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 [关键词] [文章编号] 《论语》中蕴含着个体尊重,和谐相处,终极关怀等人文关怀思想,在这些思想影响下,古人设计了有条 件的刑讯制度,慎狱恤刑制度,职官管理制度,监察制度等具有一定人文色彩的法律制度,并确立了 德主刑辅的德治观,无讼的法律价值观等等,表现出传统法律文化与《论语》人文关怀思想的契合, 也展现了传统法律文化人文精神的一面. 论语;传统法律文化;人文关怀;慎狱恤刑制度;有条件的刑讯制度;德主刑辅;无讼 1672—2035(2007)03—0047—03[中图分类号]D909[文献标识码]B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论语》,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 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至今仍在中华文明 中独放异彩.而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人文关怀思想,也毫无 例外地在古代文明包括传统法律文化中处处得到彰显,因此 探讨和学习《论语》中的人文关怀思想,分析其与传统法律文 化的契合,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法律文化,认识传统法律文化的 特质不无裨益.本文从解读《论语》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人手, 剖析其在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具体表现,从而展现传统法律文 化人文精神的一面. 一 ,《论语》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论语》作为儒学经典,其思想之博大精深乃世人公认,故 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感叹.至于其中的人文关怀思想,虽 然并不成体系,也无法成为儒学的主流,但却散发着中国古人 对于社会个体进行思考的理性.笔者作为初学者,冒昧地在 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求教于前辈和同行. 1.《论语》中的个体尊重思想 《论语》中对个体的尊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父母的尊重.很显然,这里的尊重是单向的,是 与宗法等级制度相一致的尊重,并不能等同于现代家庭成员 之间的相互尊重. 对父母的尊重包含在孝的主题之下,此处我仅仅关注 孝和尊重的关系.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也就是说如果不 尊敬,养活父母和养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固然,养活父母与 养活动物本来就是有不同的,前者来自于血缘亲情和养育之 恩,后者则发自恻隐或功利性目的.但在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根本性的区别,是敬与不敬的区别,是尊重,爱戴与需要, 爱惜的区别.可见,《论语》所讲的孝源于亲情,升华于教化修 养,是一种经过伦理教化后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诚敬,是一种由 内而外的主观情感表达.所以孔子谈到事父母几谏.见志 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论语?里仁》)时,大概就是要求 子女尊重父母的看法和意愿吧.因为父母与子女的成长经历 不同,看问题的角度难免会有不同,此时,做子女的应对父母 的观点表示最起码的尊重.而仅仅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 食,先生馔(《论语?为政》),这还不能称作孝.上述观点对于 我们今天的社会也不无借鉴意义.在现代化的洪流中,对白 发双亲的照顾让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钱和用钱买来的东西 替代了情感的交流和天伦之乐的拥有,以至于有事,弟子服 其劳;有酒食,先生馔的景象都稀有了. 《论语》中除了要求对父母的尊重外,也描述了对其他长 辈应有的尊重之情,如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 党》)等. 第二,对朋友的尊重.《论语》中对朋友的尊重,我把它划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与朋友同乐.《论语》首章便阐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这是最基本的,是人 类个体之于群体的自然情感需求;第二层是对朋友诚信,如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这一层是个体通过教化而获得的生存于群体之中的理性;第 三层是不强求,如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李 泽厚对此评道: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 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11297这一层我把它看作个体对于相 [收稿日期]2OO7—01—21 [个人简历]王雅梅(1972一),女,山西闻喜人,太原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山西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 48?太原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第6卷 互之间关系的理性处理. 第三,对他人的尊重.对上述以外的其他人的尊重,《论 语》的记载体现出两个特点,其一是这种尊重之情常常没有贵 贱之分,这对于严格身份等级关系的儒学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如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 趋(《论语?子罕》),又如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 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论语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