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成真一百年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巡礼.docVIP

梦幻成真一百年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巡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梦幻成真一百年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巡礼

梦幻成真一百年——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巡礼一百年前,20世纪晨曦初现,42岁的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小心翼翼地提出了量子假说。这位秃顶、留着小胡子的德国人自己也不会预料到,他首先提出的量子论使他成为这个世纪里最璀璨的“科技明星”之一,照亮了这个世纪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到七十古来稀”,这是100年前人类寿命的真实写照。1900年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已提高到66岁。联合国人口署更是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为“85岁以上”。人类寿命的大幅度延长得益于20世纪医学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婴儿出生不久就要被接种卡介苗,1921年起就进行人体试种的这种菌苗,赶走了结核病的阴影;走进医院,医生可能建议你拍张X光片,如今能够提供准确诊断的这一技术,1901年曾经为一位目光深邃的德国绅士—— 伦琴争得了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科技发展使计划生育成为可能,1960年,世界第一枚避孕药丸在美国投放市场,大大缓解了世界人口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世界妇女的解放。 青霉素、乙肝疫苗、心脏起搏器、人工器官、避孕药、器官移植、人造器官、显微外科、心电检测、超声波诊断、核磁共振诊断、断层扫描成像(CT)……这些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发明和技术都是本世纪的重大医学成就,使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得到保障。我国科学家在上海构建的转基因牛、羊,使人类看到了“动物药厂”的曙光。试管婴儿、克隆羊的问世,使人类生命之火越燃越旺。 然而,再先进的医学手段也不能消除饥荒对生命的威胁。20世纪最伟大成就之一是人类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提到吃饭问题,人们会想起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的名字。1964年,农校教师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寻找到一棵自然植株,从此,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六、七十年代,在海南一株野生稻上开始的杂交水稻试验,改写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水稻耕作的历史,为解决全人类的“口粮”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科技进步导致粮食增长,改变了农业结构,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过上了温饱乃至富裕的日子。中国也成功地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无论是医学,还是农牧业,它们的诸多进展缘于人类认识和把握生命奥秘的程度。一百年前,孟德尔最先总结得出的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终于得到公认。而在35年前,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标志着人工合成生命时代的开始。虽然中国本土至今没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但这却是公认的诺贝尔奖级的成果。 1953年,呈双螺旋上升的DNA结构的发现,使年轻的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不由兴奋异常:“我们已经发现生命的秘密。”人们从此清楚,无论是小如细菌,还是庞大如鲸,生命遗传的主宰就是DNA。而世纪末才开始并有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将把所有基因的位置、结构、功能和作用方式弄清楚,变成一本“生命的百科全书”,有了这本“天书”,人类的生、老、病、死之谜将可望得到破解,并进一步得到控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是2500年前孔子的名言。想必孔子在与朋友叙旧时,更渴望通过远方的朋友了解更多的信息。交流、沟通与理解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而这在吃饱、穿暖之后尤显重要。20世纪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突破时空的约束,开始步入自由王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昔日诗人归心似箭的期盼,已成为今天活生生的现实。在20世纪,从公路到铁路,从水路到“空路”,运输工具的改变彻底变革了人们的出行方式。1903年,莱特兄弟用木头、电线、布料制作的飞机实现了首次飞行。飞行时间虽然只有短短12秒,却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今天,日新月异的飞机制造技术,已可以使人们在24小时之内飞抵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嫦蛾奔月”和希腊神话中的代达罗斯父子飞向太阳表达了人类走出地球,迈向太空的美好愿望。 正是在20世纪,人类开始走出地球,飞向太空。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上天;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航天飞机不断往返于地面与太空之间,20多个国家的数百位宇航员曾经在太空驻足停留……最近50年取得的这些耀眼的航天成果使幻想变成了现实。航天专家预测,让人类登上火星,然后飞向更遥远的星空就要在21世纪实现。 可喜的是,1999年年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成功,中国宇航员驾驶飞船遨游太空也将变成现实。 尽管火箭的速度使得月球并不遥远,但与现今信息的传输速度相比却自叹弗如。在过去100多年里,无线电波、网络技术等肉眼似乎无法观察到的发明,使得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从本质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电话到电报,从移动通信到传真机,从收音机到电视机,犹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使人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为方便。观看甲A球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