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风采.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漪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风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风采: 站上讲台 就是生命在歌唱 在三尺讲台,她慷慨激昂;在评课现场,她睿智而真诚。 她在基础教育的最前沿不辍耕耘近一个甲子。她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近50堂公开课被录像、传播,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语文课的经典教案;她坚持真心教学,真爱育人,81岁高龄仍不舍讲台,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师生。她就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 “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歌唱!”于漪用一生的实践写成这句话。 真爱育人—— “课一定要教到学生心中”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视直播于漪的公开课《海燕》。大上海万人空巷,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师者风采。 “于老师的语文课就是有魔力,”时隔20多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老师沈一敏记忆犹新:上于老师的课,不是在学习课文,而是在跟高尚的人物谈话,是在文字的灿烂世界中翱翔。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读写听说训练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这既是于漪几十年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一种崭新理念。于漪常说,教课一定要教到学生的心中,要把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渗透其中。 几十年春风化雨,于漪教过各类学生。1975年,她带了全校最乱的一个年级。然而,在于漪眼里,每个孩子都有向善、上进之心。她利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讲理想信念,找同学一个个谈心。1977年,这个年级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其中两个班的高考录取率达100%。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真正触摸到孩子们的心灵。”于漪说,“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在5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于漪曾不顾腹部刚动过手术,背着一名发着高烧的学生走了十几里泥路送到医院,也曾把逃学的孩子一个个找回来上课…… 教学改革—— “教育方法要随时代改变” 在教《卖油翁》时,于漪准备了一枚铜钱,当讲到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时,她出示了这枚铜钱。学生边听边看,既领会了“沥”字之妙,又惊叹老翁的绝技。 从1951年站上讲台,于漪就始终在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方法。 “在教学上从来不重复,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反复地教,也是如此。”在教育界,于漪被公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形象代言人。 于漪说,其实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反思。她一度认为语文只是一种交际工具,但随着时代发展,她开始思考语文的文化内涵,以及在语文教育中综合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的问题。 1978年,于漪提出“教文育人”的思想,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1996年,她倡导“弘扬人文”的主张,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语文性质观的反思,促进了语文学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时代在变化,学生在变化,我们的教育方法也要随着改变。”于漪说,教师对孩子们不要轻易说“不”。“一些老师埋怨现在学生太淡漠,其实他们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灌溉学生们情感这块‘盐碱地’,必须找准切入点。孩子们喜欢周杰伦的歌,我也去认真听,发现他的歌风格独特,歌词也有文化含量,最主要的是自我陶醉式的演唱适合独生子女的自我倾诉。做教育,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之余,于漪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她主编的《现代教师学概论》已成为全国教师职后进修的材料。《于漪文集》六卷本也已出版。 “活的教育学”—— “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 “不要让题海毁了孩子!”“好好钻研学科的规律,将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无缝焊接,唤醒孩子青春的心灵……”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于漪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回响在礼堂中每一位老师的耳畔。青年教师们说,于漪就是“活的教育学”。 “教书除了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是熏陶思想。老师要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点上,将平凡的工作和孩子的今天、祖国的明天联系在一起。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于漪常常对青年教师说。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即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 当老师,于漪始终忙得不亦乐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漪就开始“带教”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如今,她还在为上海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和上海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带教。除了担任华东师大、首都师大、上海师大、上海大学4所大学的兼职教授,81岁高龄的于漪还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的重任。她不顾年事已高,风尘仆仆地赶到江苏、浙江等地讲学;她还通过远程教育网,为云南、新疆等地教师讲授她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 “我一辈子的生命,和肩负着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