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压床设计
一.机构简介及设计数据
1.机构简介
图一所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ABCDEF为其主体机构,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减速器的三对齿轮。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曲柄1转动,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阻力F而运动。为了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轴A上装有飞轮,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用的油泵凸轮。
图1 图2
2.设计数据 (设计数据见表1)
表1设计数据
设计
内容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齿轮机构的设计 符号 单位 mm (o) mm r/min (o) mm 方案
I 50 140 220 60 120 150 1/2 1/4 100 1/2 1/2 11 38 20 5 方案II 60 170 260 60 120 180 1/2 1/4 90 1/2 1/2 10 35 20 6 方案III 70 200 310 60 120 210 1/2 1/4 90 1/2 1/2 11 32 20 6 设计内容 凸轮机构的设计 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符号 h [a] 从动杆运动规律 单位 mm ( o) N kg·m2 N 方案I 17 30 55 25 85 余弦 660 440 300 0.28 0.085 4000 1/30 方案II 18 30 60 30 80 等加速 1060 720 550 0.64 0.2 7000 1/30 方案III 19 30 65 35 75 正弦 1600 1040 840 1.35 0.39 11000 1/30 3.设计内容
(1).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已知:中心距,构件3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CE/CD、EF/DE,各构件质心S的位置,曲柄转速。
要求:设计连杆机构,作机构运动简图、机构1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滑块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的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1号图纸上。(起始位置为滑块的下极限位置,对应曲柄每隔40度为一个设计位置)
(2).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已知:各构件的重力G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1和连杆4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中的反作用力及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作图部分亦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
(3).飞轮设计
已知:机器运转的速度不均匀系数δ,由动态静力分析中所得的平衡力矩;驱动力矩为常数,飞轮安装在曲柄轴A上。
要求:确定飞轮转动惯量。以上内容作在2号图纸上。
(4).凸轮机构设计
已知:从动件冲程H,许用压力角[a]。推程角,远休止角,回程角,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见表9—5,凸轮与曲柄共轴。
要求:按[a]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求出理论廓线外凸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选取滚子半径,绘制凸轮实际廓线。以上内容作在2号图纸上。
(5).齿轮机构的设计
已知:齿数,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a;齿轮为正常齿制,工作情况为开式传动,齿轮Z6与曲柄共轴。
要求:选择两轮变位系数和,计算该齿轮传动的各部分尺寸,以2号图纸绘制齿轮传动的啮合图。
设计计算及说明
二.压床机构的设计
1.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1)计算连杆长度
如下图所示,当构件3摆到上了极限角时,机构的运动轨迹如:ABCDEF
当构件3摆到了下极限角位置时,机构的运动轨迹为:A/C/D/E/F/
辅助线:
Ⅰ 连接EE/;
Ⅱ 过点D作EE/的垂线并延长,交EE/于点G,
交FF于点H;
Ⅲ 过点F、E点分别作FI⊥EF/,垂足为I,
EJ⊥EF/垂足为J;
设计计算及说明
Ⅳ 连接AD/ 。
∵ ∠EDE/ =600 DE= DE/ (已知函数)
∴ △DEE/ 为等边三角形
∵ DG⊥EE/ 且GDK=900 DK∥FF/
∴ DH⊥FF/,
即EE,⊥FF,
在△FJE与△E/JF/中,
FI=JE/ EF/= E/F/ ∠FIE=∠E/JF/=900
∴ △FIE ≌ △E,J F,
JF/=EI
∴ FF/=EE/=DE =H=210mm
EF= =52.5mm
CD=2 ? =140mm
由图tan∠KDA= =70/310=0.2258
∠KDA =12.7240
AD=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标准】GB∕T 35450-2017 聚碳酸酯薄膜及片材.pdf
-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doc VIP
- 青19J2青19J3建筑专业(三):建筑用料及做法+屋面.docx
- 项目安全资料标准化实施手册 (1).pdf VIP
- 2022年成都市武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机械设计软件:Creo二次开发_(2).CreoAPI基础.docx VIP
-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名著《水浒传》阅读导航+情节概括+思维导图+原文批注+阅读训练初中语文.docx VIP
- 物理性污染与防治.ppt VIP
- 1+X快递运营理论测试题.docx VIP
- 9.29事故抢险救援战评总结.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