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文言专题复习(一) ——实词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何谓文言实词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考点解读 1、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考点剖析 (1)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包括考纲所举的120个实词。 (2)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3、命题规律 (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出现频率较高的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 (4)考查方式多以选择题为主,但在翻译题也有对实词的考查 4、考察对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 各个击破 一、一词多义 (一)意义衍变法。(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期年不听朝( ) 逮奉圣朝( )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朝发白帝彩云间( )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①早晨 ②朝见、朝拜 ③朝代 ④朝廷、朝堂 ⑤政事 (二)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例如: 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3.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4.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内外多置小门 沛公则置车骑 (暴露,显露。动词。)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安放) (设置) (放弃,丢下)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权)拔刀斫(斫)前奏案。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如有司案图,指从此往十五都予赵。 独卧室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 (类) (聚结,交错聚结的地方) (灭亡,灭族) (众,一般) (奏案,接受奏本的几案) (案卷,文书) (察看,同“按”) (通“按”,按住) 乘(1)公与之乘(《曹刿论战》)(2)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3)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触龙说赵太后》) (4)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崤之战》)(5)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1)驾,坐? (2)登 ?(4)四马一车为一乘 (5)“四”的代称? (6)趁着,凭借 除(1)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信陵君窃符救赵》)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 (3)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 (1)台阶? (2)清除,去掉 (3)清理,整治? (4)拜官,任职 二、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 (一)词义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词义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 “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史记《鸿门宴》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三)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