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课程论.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课程论

第十一章 课程论 一、新课程目标 新课程的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其中重要的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性。例如:社会主义法制意识、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环境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2.新课程目标的基础性。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基础,而且包括思想品德的基础,还包括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合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新课程结构 1.课程的类型。 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划分,可以分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可以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划分,可以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划分,可以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每类课程都有其特殊的价值,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有其不同的地位。学校课程结构应当是各种课程类型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 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的弊端:(1)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忽视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忽视综合课程。(3)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忽视选修课程。(4)国家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忽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针对现行课程类型结构单一的状况,在新课程结构中,设计了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经验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综合课程,与必修课程相对应的选修课程,并为开发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针对现行课程结构中科目比例失衡的状况,新课程分别把语文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4%(1992年)降至20%-22%,把数学由原来的16%(1992年)降至13%-15%,并对其它传统优势科目所占的比重进行适当下调。将下调后积累的课时量分配给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有6%-8%的课时,地方与校本课程有10%-12%的课时。 (二)新课程结构的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这有利于小学和初中之间的教育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提高教育的整体效应。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思品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思品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是: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1)积极倡导选择综合课程。(2)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3)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高中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在高中阶段要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