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白色污染”一个持久环保话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色污染”一个持久环保话题

“白色污染”一个持久环保话题   废弃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农用薄膜对环境造成的侵害统称“白色污染”。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每年塑料使用量约为3000万吨,其中10%不可回收,而3%左右作为垃圾丢弃而成为“白色污染源”。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消息一发出,引发市民、商家、环保人士等各方热议。      昔日的便民措施,今日令人头痛的环保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此后迅速普及到大江南北。当年的媒体对这一“便民举措”曾大加赞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方便却变成了越来越让人头疼的环保大问题。   据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且研究表明,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埋掉吧,占用土地,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污染地下水。烧掉吧,会产生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难怪英国《卫报》曾把塑料袋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白色污染”在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据统计,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如此惊人数量的塑料袋在废弃之后,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其对环境的污染一点也不为过。为缓解这一问题,很多城市都曾大力倡导环保消费,但收效不明显。之前,北京、深圳环保局曾选定一批大型商场作为试点,宣传、推荐使用环保购物袋,就是希望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使环保成本进入更多人的视野。然而,这项旨在改变市民消费习惯的举捞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网民尖锐地批评:   “让消费者为环保买单,对消费者显然不公平,政府的责任如何体现?”   “动辄罚款,难道没有比罚款更好的办法吗?”   “这种办法缺少群众观点,谁能在挤地铁上班的时候还带个菜篮子?”   “用什么??接塑料购物袋的班?”   即使在北京、深圳等率先倡导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和有偿提供塑料袋的大城市,在具体操作上也遇到相当大的障碍。首先,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可能为了省钱带个菜篮子每天出入写字楼;其次,由于可降解塑料袋成本比普通塑料袋高许多,经营者从自身利益考虑,使用的积极性不高。这样一来,尽管塑料袋收费有利于环保,但就目前来看,如果没有更好的替代产品,在推广上有一定的难度。      治理“白色污染”应该多策并举      事实上,我国一直在多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从1994年起,铁路、环保部门就通过加强管理,禁止旅客向列车窗外抛弃废物,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已有显著改观。 1995年,杭州率先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此后,几十个城市也制定了类似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的效果是有限的。由于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禁白”令常因应者寥寥而显得苍白无力。   更主要的是,塑料袋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因为它极为便利。虽说菜篮子好,但上班族是不可能一手拎着书包,一手拎着菜篮子去上班的。布袋也不错,但和国外购买净菜的习惯不同,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从农贸市场购买蔬菜后,布袋清洗起来又特别麻烦,而且碰到肉类或鱼虾等水产品怎么办呢?况且许多家庭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拿塑料袋充当垃圾袋。一旦精打细算的主妇们认为购买垃圾袋远不如使用废弃的塑料购物袋合算,那么,这项政策执行的执行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曾有环保方面的专家指出,美、日、德等国都将治理白色污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考虑,不仅指向消费者,也指向厂家和商家。原则是谁制造、销售、消费,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并对分解这项义务作出了操作性很强的详细规定。同时,不仅有“罚”,还有“奖”。利用优惠政策,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者的积极性。   那么,在我国,使用塑料购物袋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现在最紧要的还是向民众倡导少用塑料袋的环保理念,引导和鼓励顾客自带购物工具。同时,还要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方便塑料袋回收。有偿并不是非要大众为本来免费享受的物品多付出成本,而是限制滥发滥用滥扔塑料袋。同时,对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免费提供可降解的购物袋,政府可考虑给予适当的补贴。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季君晖认为,抑制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袋的替代品。 我国科研机构从20年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研究,但取得的成果不是价格贵,就是品质差,或者仍达不到环保要求。比如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所谓“降解餐盒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