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元璋主义”文字狱起源
“朱元璋主义”文字狱起源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并非一开始就对知识阶级心怀疑惧。然而开国后不久,朱元璋与知识分子的蜜月期也没持续多久。
如今且说这文字狱,原是中国历代就有的旧物事,然而朱元璋主义的文字狱,却更有创新:自他起,“因言获罪”中的“言”不再仅指思想,而是扩大到话语的各个层面;文字狱的惩治对象,也开始超出“不同政见者”的范畴。这为以后威权式治理者所模仿,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像精微的外科手术一样,将中国知识分子改造成狗儒主义的模样。
士,诚小人也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并非一开始就对知识阶级心怀疑惧。相反,跟元末其他起事豪强相比,朱元璋基本可以称得上是礼贤下士的典范,正如建国之初他在《求贤诏》中所说:“朕惟天下之广,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下之贤共成之。向以干戈扰攘,疆宇彼此,致贤养民之道,未之深讲,虽赖一时辅佐,匡定大业,而怀材抱德之士,尚多隐于岩穴,岂政令靡常而人无所守欤?抑朕寡昧,事不师古而致然欤?不然贤大夫,幼学壮行,思欲尧舜君民者,岂固没没而已哉?今天下甫定,日与诸儒讲明致道,其敢不以古先贤王是期?岩穴之士,有能以贤辅政,我得以济民者,当不吾弃。”
“赖一时辅佐,匡定大业”,当指:拿下徽州后,得耆儒朱升,后者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采石访得儒士陶安,得到“反群雄之志,不杀人,不掳掠,不烧房屋……首取金陵以图王业”的战略指导……加上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声望素著,才智、文章、学问皆一时泰斗”的加入,草莽之雄朱元璋成功地将他的流寇集团改头换面,变成了士人集团。
智囊们不但帮助朱元璋消灭了他的敌手,“匡定大业”,而且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也一反前朝,“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直至今日,这种户籍制还是管理国民的一切制度的基础。朱元璋并不是靠道德激励回报文人士子的,在功臣序列里,文官地位普遍高于武将――要说“兔死狗烹”这一原理普遍适用于改朝换代之初,那朱元璋眼里的“狗”,一开始的确是李文忠、徐达等勇冠三军的武???。这不难理解,“兵,不祥之器也”,既已平定天下,留下他们,不但无用,而且时时危及朱明政权。朱元璋并未像宋朝开国之主那样“杯酒释兵权”,而是怀着极大的耐心,寻找机会一个一个药死,或者栽赃杀死,或者假手弄死。
然而,朱元璋与知识分子的蜜月期也没持续多久。
事出有因。自从朱元璋降诏“世乱则用武,世治则用文”,明确今后国家将主要倚重文臣时,武将们颇多不满,派代表进言道:“此辈善讥讪,初不自觉。”
朱皇帝问:“何以知之?”
武将代表举例说:“且如张九四原礼文儒,及请其名,则曰士诚。”
朱元璋叹道:“此名美甚!”
武将代表说:“孟子有‘士诚小人也’句,彼安知之!”
史书上说,“上由是览天下所进表笺,而祸起矣。”
绞杀隐喻,反对解释
朱元璋跟张士诚一样,都是泥腿子出身。这个发生在当年死对头身上的“屈辱”事,也许唤醒了朱元璋的自卑情结。尽管在先秦,“小人”一词并不具有道德意味,但时过千余年,却早已被追加了诸多不洁的因子。在朱皇帝看来,读书人巧断句读,活用词意,以达到“讥讪”目的,委实是―件可憎的事。
第一次,朱元璋认识到了兵不血刃的厉害之处:语言文字不光是表音、表意的工具,还是一座隐喻与象征的迷宫,一不留神,就会着了道儿。考察朱元璋屡次大兴文字狱,从其规模,其严酷程度,其无中生有、疑神疑鬼的荒唐劲,都可推断出这件事对他的打击与伤害,是多么令他沮丧、物伤其类且怒不可遏: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卫作《谢增俸表》,内有“作则垂宪”句,诛;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长寿表》,内有“垂子孙而作则”句,诛;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宁为按察使作《贺冬表》,内有“仪则天下”句,诛;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作《正旦贺表》,内有“建中作则”句,诛;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内有“睿性生知”句,诛;
在辑录了一大堆因言遭诛的事例后,《朝野异闻录》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盖以‘则’音嫌于‘贼’也,‘生知’嫌于‘僧智’也”
表面看来,朱皇帝逐渐无法容忍任何谐音以及字词的联想义。仔细琢磨则不难发现,他所敏感的,正是有可能指向他出身的这些字词的同音或近义语:盗贼,和尚。
从这点来说,贵有天下的朱元璋,终其一生,也自认为“盗贼”“和尚”这两种经历是他最不愿示人的疮疤。跟阿Q一样,他的身份焦虑,从来都是―个问题。
“文字狱”与近代文人风气的形成
可怕的是,他的检察对象终于突破了“天下所进表笺”的范围,而直驱文学领域。
陈养浩诗云:“城南有嫠妇,夜夜哭征夫。”朱元璋嫌其“伤时”,将作者“投之于水”溺死;
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