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者”眼中“他者”
“他者”眼中“他者”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相异于欧洲的国家,一直以来对于西方人而言都带着一种浓郁的神秘色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数众多的西方人踏上了这块土地。他们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观察这个传奇的“东方帝国”。其中法国作家绿蒂就来到当时在清王朝统治下的帝国,并留下了作品《北京的陷落》。
[关键字]绿蒂;他者;中国人形象;中国城形象
[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122-2
一、绿蒂和他的中国形象的产生
皮埃尔?绿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有名的异国情调作家。作为一名出色的异国风情作家,绿蒂的作品被法国品论界誉为给“法国小说添了一种新的空气,在法国散文中输入了一种新的音乐”。作者还曾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成为法国“40位不朽者之一”。绿蒂既是法帝国殖民军人,又是一位文人和作家,鉴于作者的特殊身份,他的作品呈现出特殊风格。
在绿蒂的作品《北京的陷落》中就很明显地体现了绿蒂这种双重身份下的视野角度。该作品是作者撰写的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以日记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在1900年来到中国,目睹了当时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和对义和团的镇压,并来到当时的紫禁城和皇陵,以一种异国风情的眼光审视这些“东方风物”,以一名欧洲人的他者目光来审视和刻画中国。
二、绿蒂笔下的“中国形象”
(一)中国城形象
绿蒂于1900年随八国联军由黄海进入当时的“宁海州”,接着一路北上,过天津来到北京,并且进入了北京城的核心区域――紫禁城。这一路走来,绿蒂以其细腻冷酷的笔锋记录下了当时兵燹未熄的中国城市形象。
绿蒂在宁海州登陆后,站在渤海湾的沙滩上,看到“和平占领”之下的怪异场景:一边是“占领者”们的弹冠相庆,“如同一个盛大的集会”;另一边却是低着头,携妻带儿逃离家园的“中国农民”。到处是战后的一片狼藉,“打破的家具、衣物、道学书籍”,装饰有中国古来的龙的城门,门口石壁上的怪兽,以及在远处高山上隐约可见的长城……所有的这些都被绿蒂细致刻画下来。在战后的狼藉中找寻着异域的神秘之美。在到达北京之前的路上,到处是洗劫之后的狼藉和屠戮之后的惨状,处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阴森、黑暗的景象比比皆是。
几经跋涉,作者终于来到“帝王之都”――北京,当作者还沉浸在对于北京的无限幻想之时,“一个巨大阴森的城堡已立在眼前,它就像恶魔诅咒的荒原一般无限制地伸展开来”。这座闻名于世的帝国之都庞大神秘,然而在经历战火之后亦是一片狼藉,到处是垃圾和尘土。在作者的眼中,眼前的北京城既是现实的又是虚幻的,以一名欧洲人的眼光看来,眼前的城市是破败萧索和黑暗怪异的,“闪耀金光下的一切又是那样的成就,原来的辉煌都已斑驳脱落”。作为一位出色的异国情调写手,绿蒂又看到了北京城带有神秘色彩的异域美,“这真是一个魔幻般的城市,没有一点真实性,建立在虚幻云团之上的城市,厚重的、移动的云团如同巨大的绵羊。”那些张牙舞爪的雕刻和塑像似乎都是活的一样。所有这些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作者通过自己手中的笔细致地向欧洲读者展现。
眼前的北京城巨大而又神秘,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这座让作者产生无限联想,充满好奇向往的城市,眼前的情景却和想象中的大相径庭,想象中雄奇伟岸、繁荣奢华的帝都,却是眼前这般的破败萧索,阴森恐怖。现实中的北京城和想象中的北京城相互交织融合,共同构成作者笔下的北京城形象。
通过作者笔下的中国城市群像,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欧洲军人,面对现实中的北京,绿蒂骨子里透露着优越感,以冷漠的、细致的笔触刻画着北京街道旁的垃圾和尘土,角落里的森森白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城市都是经历了战火之后的死城,残壁断垣中,中国人民流离失所,一幅幅压抑阴森的画面真实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同时绿蒂又是一位异国情调的作家,面对眼前的破败萧索,面对眼前的无知与落后,绿蒂在这片兵燹未熄的城市废墟中发掘异域之美,从中窥探东方神韵,将现实破败落后的北京城和虚幻神秘的北京城细致地罗列展现在欧洲读者的面前。
(二)中国人形象
在《北京的陷落》中,绿蒂笔下还刻画了许多中国人的形象,代表了当时的欧洲人对于中国人的了解和印象。而中国人的形象又是中国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说也代表了中国形象。
1.冷漠与隔阂――绿蒂笔下的“义和团女神”
绿蒂在到达天津之后,曾和几名联军军官一起,去“看望”两名被俘的义和团女战士。在强烈的猎奇心理驱使下,他们找到了关押着女战士的监狱,见到这两位他们称之为“义和团女神”的少女。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有两个容貌酷似的可怜的女孩子,神情十分懊丧”。地上散落着她们曾经佩戴过的饰物,在绿蒂这些欧洲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