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湖共生”奇迹是这样创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湖共生”奇迹是这样创造

“城湖共生”奇迹是这样创造    一、两条信息,彰显滨湖新区的示范分量      2009年11月,有两条信息相继进入有心人的视野。一条是: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大会公布的相关资料显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湖泊生态环境正在遭受人类无情的践踏,各类湖泊及其流域的水量与水质的安全形势及生态环境状况日益严峻,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富营养化与复合污染等一系列生态危机。而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己减少约1000个内陆湖泊,全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失。另一条是:截至2009年11月15日,位于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北岸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滨湖新区开工建设整整三周年。三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合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推进下,滨湖新区各类项目总投资己逾300亿元,拟建并落实的房建面积达1374万平方米,相当于合肥市老城区房建面积的两倍,房建工程实际开工面积955万平方米,其中竣工并交付使用的仅安置拆迁户的楼房就达150万平方米,拆迁户户均拥有两套住房;新区区域主要道路已建73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达8.23公里;投资7.96亿元、占地545亩、总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的合肥一中、四十六中、师范附小三所名校整建制迁入新区并于2007年9月1日开学,连同今年9月招纳新生的滨湖二小、师范附小滨湖世纪城小学,新区招生规模己达2万人;华东地区最大的拥有3000床位的三级甲等合肥滨湖医院于09年11月15正式对外开诊,华东地区最大的4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即将开业,总投资120亿的滨湖世纪城开工面积已达300多万平方米,居然之家、华谊兄弟、苏宁集团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和33个商业、文化、办公、居住、金融服务单位纷纷入住;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试验段、南北高架一号线、沪汉蓉高速铁路合肥站、合肥集装箱码头以及渡江战役纪念馆、国际创新展示馆、滨湖轮滑场、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安徽名人馆等等,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近万名失地农民经过培训,进入新区的建筑、装饰、运输、物管、家政、水电安装、绿化养护、商业摊点经营二、三产业,今年人均年收入可达6500元,比新区建设前翻了一番,昔日“住一流楼房,上一流学校,配一流社区、享一流服务”的梦想己然实现……一座己集聚5万多人的生态、时尚、现代的新城己巍然耸立在世人的面前。日前正式公布的合肥经济圈将在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1.8万亿元,合肥滨湖地区再次被列入“中心”培育,其地位举足轻重……鉴于合肥滨湖新区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管理模式,尤其是在生态环保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宣布,确定滨湖新区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这是我省唯一获批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城区,在全国范围内也属凤毛麟角。两条信息似乎互不关联,然而,认真仔细地推敲,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现实的内在联系,未来或将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城市建设中产生深远的示范影响。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众多国家的濒湖城市陷入生态危机从而悔不当初,我国内陆湖泊持续消亡的大背景下,合肥市居然反其道而行之,在我国八百里烟波浩渺的巢湖之滨大手笔并以惊人的速度建起一座新城,三年来居然完美地营造了无数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态环保、城湖共生”的优良环境,好奇的人们都想探个究竟:这种近似神话传说般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二、四面受阻,催动“生态滨湖”绝地逢生      其实,了解内情的人们都知道,建设滨湖新城是合肥市乃至我省的不得已之举,诚如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所言,是被“逼”出来的。   纵观当今世界,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各国城市化的步伐日趋加速,我国城市化的大潮正以汹涌澎湃之势向前推进,我省的现代化也正以城市化为先导快速崛起。作为我省省会,合肥市的城市化及其扩张理所当然首当其冲。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合肥作为我省的核心城市,其承载力、幅射力和扩张条件等等均受到极大的限制。相关调研报告和统计数据表明,在合肥老城区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人口密度已超过日本东京,高达每平方公里3万人。至2005年底,合肥建成区2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亦达224万左右,已至每平方公里1万人的国际标准底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每年净增17万多人,这还不包括从四面八方大量涌入合肥的流动人口。而要扩张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需要一定的空间。翻开合肥地图,人们就可以看到:合肥若向东延伸,便直抵肥东县城;向南发展,则直达肥西县城;向西而去,则有大蜀山和攸关合肥人命脉的两大水库;往北伸展,则有江淮分水岭的天然阻滞。东南西北皆无可能,唯一一块最具潜力、最适合开发的空间,便是合肥市二环路以南、濒临巢湖北岸200多平方公里的风水宝地了。开发这片土地,不仅使合肥市积存多年的发展疑难迎刃而解,而且通过河、湖水道,合肥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