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背后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空巢》背后故事

《空巢》背后故事   刘 军(口述) 张曙光(整理)      寒风吹打着枯黄的落叶,晦暗的天色笼罩着寂寞的山崖。半山腰,一座坟茔静静地卧在那里。我蹲在坟前,小心翼翼地掏出自己创作的反映留守少年成长阵痛的长篇小说《空巢》,一页一页撕下来,用火点着,任凭它们燃成青烟,再化为灰烬。   坟墓里埋葬的,是我年仅17岁的外甥。   写作《空巢》时,我的心里装满了苦涩,充满了述说的欲望,书中的一个个留守少年,是我心中永远的痛,而他们中的一个,是我最亲的外甥……      ■ 痛彻心扉的灵感      我创作《空巢》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孩子们!   几年前,我姐姐的家庭遭遇了一场变故,姐夫下岗,生活陷入窘境,于是,他们把当时正在读初中的儿子放在年近8旬的母亲家,自己外出务工。   由于疏于管教,孩子竟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搅在一起,被学校开除,最后染上毒瘾,年仅17岁就被毒品夺去了生命。   姐姐终日以泪洗面,差点儿疯了。   在此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她全靠服用头痛粉度日。   看着姐姐,我感到痛彻心扉。   入夜,我静静地思索,自己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姐姐的不幸遭遇告诉所有人,警示外出务工人员及天下父母,在忙于挣钱和打拼事业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孩子……   还有一件事,也引起了我内心强烈的震动。我的一位学生在广州务工的父母由于事故双双身亡,留下这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比他还小的弟弟及年迈多病的奶奶。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家老小凄苦、绝望的眼神……   在深入了解中,我也发现这些留守孩子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部分留守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淡漠,有的竟然麻木了。我有个学生,父亲在广州打工时遭遇车祸身亡,这个学生随母亲到广州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回到班上,我本想去安慰他,让他节哀顺变,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可当我走近他的时候,发现他脸上竟然毫无半点悲戚之色,反而呈现出一种从大城市归来的莫名的兴奋。而当我向他询问事情的经过时,他最先谈到的竟然是“赔了几十万元”。一种莫名的悲凉和寒??浸透我的全身,一种教育的失败感让我几乎哭出来……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得知,孩子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父子长期没有生活在一起,感情已经淡漠。在孩子的眼里,维系父子感情的是那每月的生活费。   我开始思考,开始关注留守少年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   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酝酿写一部长篇小说来反映这个特殊的群体。   我开始着手搜集素材。为此,我曾到学生寝室住宿,全面感受了解学生生活情况;为了真实了解学生上网情况,我曾到几十里外没有人认识自己的镇上的网吧“卧底”;我冒着被桌球室游戏厅老板驱赶的危险,徘徊在镇上的娱乐室外,观察了解记录进入这些场所的学生年龄、时间等情况;我还多次到留守学生家里,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生活问题等;我利用假期深入农村和街道,了解农村留守人群和下岗工人外出务工后留守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多次通过电话了解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生活、工作和心理状况……这些体验和了解,使我掌握了关于留守少年儿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我写作《空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为什么还不飞回我们的巢,我怕巢外那风雨的咆哮,妈妈你快回我们温暖的巢……”这是由我作词的一首歌,在我酝酿写作的过程中,我仿佛一直听见留守儿童对父母和亲情的召唤。   2007年初,我开始动笔创作……      ■ 泪流满面的创作      在乡村寂静的深夜,关于我的学生、乡邻、亲朋好友的生活挣扎、命运沉浮……一件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驱动我不停落笔,书写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我想表现留守老人伟大、无私的爱和坚韧顽强的品质。   《空巢》之所以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里面的郝奶奶带给读者太多的感动和震撼。她的勤劳、善良、无私、大爱、坚韧几乎集中了三峡乃至全国所有留守老人的美德,令人为之动容。   郝奶奶的原型是我母亲和岳母的综合。我的父母和岳父母都是留守老人,特别是岳母,70多岁了,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多年,没有挣到多少钱,最少的时候,儿子半年只给她寄了100块钱。两个孙子很小,全凭她一个人拖着年迈之躯,种着几亩薄地,喂猪养鸡换零用钱替儿子抚养后人。   我每次到岳母家,都看到她在挖地,再不就是背着大捆的柴从山上回来,她人本来就瘦小,一大捆柴压在背上,让她的腰几乎弯下了地。我真的不敢想象,像她那样一位70多岁的老人,是怎么把那几亩田地种出来的,是怎么把那如山的包谷、红苕背回家的。   买不起煤炭,为了砍柴,岳母曾经从山上滚下来几次;她有高血压,可她却每次都大难不死。或许是她的勤劳和善良感动了上苍。   我的父母也同样是留守老人,我父亲年轻时挣了一些钱,这些钱足够他和母亲安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