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罕见休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份罕见休书

一份罕见休书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男女地位平等。男女结婚要经有关部门按照我国《婚姻法》核准后签发的结婚证,男女双方人手一份。结婚证是婚姻合法的有效证明,也是结婚后男女权利地位的象征。与结婚相对的则是离婚,如果已婚者离婚就要按照规定,经上述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在准予离婚时则要签发离婚证,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样法律效力。然而,在旧中国曾有过以男尊女卑为背景的休妻制。      档案馆中的休书      朋友,您一定听说过休书,然而您见过过去的休书吗?您对休书以及旧时的离婚等事了解吗?那么就请您看一下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一件旧时休书。这份罕见的修书用粗糙的宣纸,上面用毛笔蘸墨汁书写而成。虽然时间的流逝使这份修书显得很旧,但上面的字迹仍清晰可见:   立永绝休书。李海山,有妻姜氏,年二十五岁。因不孝翁姑,不睦宗族,败坏门风。夫妻反目,惩戒不悛。屡经劝导,毫无度日之心。故夫妻情乖。 同亲族议定, 决意休黜,永远离决。自休之后,任嫁张李,与李海山毫不相干。自此离婚后,永断葛藤。 倘有悔心或亲族狡辗,有离婚书为凭。   叔父:李风歧 左手食指斗   舅父:赵延禄   遇字人:东 山   壬子年三月初六日 立休书李海山 左全手萁   由以上休书及其他线索可见,1912年兴京(现辽宁省新宾县)丈夫李海山,在列举了时年二十五岁的妻子姜氏的一系列过错,且屡教不改后,其夫李海山与家族亲属议定,将其妻姜氏永远休黜,为防日后变故,由亲族在场并签字画押立休书为凭。休书上印有立休书人、丈夫李海山蘸墨汁左手五个手指的印迹,在叔父李凤歧名下有左手食指印迹。此外,还有“遇字人”(执笔见证人)“东山”字样。此件休书是在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地方司法档案中偶然发现的。   目前,我国发现的旧时休书甚少实属罕见。当事人是非已经无法考证,但从以上休书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休书是旧中国一种离婚的形式,确切地说是丈夫休弃妻子的文书。休书体现了男尊女卑夫权社会形态,它是旧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      休书起源      据考证中国自两汉、南北朝时期就??了休妻制,休妻书:通常指妻子犯了七出之罪,她是有罪之人,所以才予以离弃。   放妻书:双方和议离婚,妻子本身并无过失或过错,只是夫妻不合罢了!例如”覆水难收”的朱买臣之妻,因不满朱买臣贫穷没前途而求去。   自从原始社会中夫权制确立,男子成为家长。在封建社会倡导男尊女卑,人们认为这是正常的伦理,妻主夫从,则是反常的乱伦了。   清代只承认男性为家长,蔑视女子的家庭地位,在户籍登记中,户主一定是男子。只在没有男子或成年男子的情况下,才允许女性做家长。有时甚至不记载妇女,如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保甲法在给民户名牌时规定:““书家长姓名、生业,附注丁男名数,不及妇女”。   我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那时实行许可离婚的制度;同时,我国古代社会又是宗法社会,实行专权离婚和限制离婚的制度。反映在离婚方式上,当然是在夫权社会男尊女卑以“出妻”为主。   ???出妻,即男子强制休妻,是我国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离婚方式。当时还规定了七种理由,这就是所谓“七出”。据《大戴礼记?本命》所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在古代社会,妻子对家庭财产没有处理权,私自动用家财就被认为是盗窃。   ??? 古代社会有七出休妻制度。“七出”的头一条是“无子”,即不能为丈夫传宗接代,这样的妻子应该休弃。第二条“淫佚”,即妻子生育的不是本家族之后,这样的妻子应该休弃。第三条“不事舅姑”,即与族亲有矛盾。这就是古人的孝大于情……   休书也称“放妻书”,一份放妻书写道:“盖说夫妻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悠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群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更生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从这份放妻书看,此放妻书还是挺重情重意的,让妻子“选聘高官之主”,另外还付了三年的抚养费。不过最后那句“伏愿娘子千秋万岁”感觉挺搞笑的,有点调侃的意味。   还有一件休书:“立书人蒋德,系襄阳府枣阳县人,从幼凭媒娉定王氏为妻,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愿退回本宗,听凭改嫁,并无异言,休书是实。 成化二年(1466) 手掌为记 ”。      一个桃子引发的休妻      曾彦是明朝有志青年,见当时法律不健全,便发誓写出一部完备的法典。于是在荒郊野外搭起了一座茅屋,一日三餐都由妻子送来。一天,见除了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