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平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如果你是北魏的大臣.pptVIP

洛阳平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如果你是北魏的大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阳平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如果你是北魏的大臣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1、鲜卑族建立北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下列哪些食品是由北方民族传入的?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习汉语 改易服饰 改用汉姓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动脑筋 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德帝”等,结合我们学的内容这是为什么? 如何评价孝文帝? 迁都后的洛阳 探究活动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推动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 2、加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为孝文帝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概括归纳:孝文帝把都城 迁到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丽的城市;洛阳的人口达到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市场,汇集四方的商人。 洛阳龙门石窟 *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设计者: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黎韵怡 谢惠华 请欣赏《敕勒歌》 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情景?请把你想到的情景给大家描绘一下。 文史互鉴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魏孝文帝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称为“五胡“。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也纷纷建立政权,形成与汉政权的对峙割据局面。在战争中,少数民族迎来历史上第一次内迁高潮。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汉 宋 齐 梁 陈 (1)鲜卑族的崛起 (2)北魏的建立 (4世纪后期)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公元439年) 3、北方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 表现: 生产技术 生活习俗 内蒙古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 北魏石雕柱础 鲜卑族和他们的手工艺品 北魏骑兵俑 北魏武士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 魏。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 馒头 馄饨 芝麻饼 米粥 米饭 面条 包子 饺子 《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三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 “胡人汉衣” 、“胡人汉食” “汉人胡食”、“汉人胡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为摆脱统治阶级的压迫,纷纷内迁。与汉族交往越来越多,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相互学习,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服饰 饮食 文明太后——冯太后 孝文帝——拓跋宏(元宏)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 山西平城(大同)→洛阳(河南) 洛阳 平城 如果你是北魏的大臣,你同意孝文帝迁都吗?理由是什么? 你说我讲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材料一 《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材料二 《陇头歌》——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 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 秦川,心肝断绝。 阅读材料 (1)从地理环境看: 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北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而洛阳曾是东汉的都城,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宜人,有发展基础,是理想的建都之地。 (2)从巩固政权的角度看: 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后,统治区域大大扩大,偏居平城而想控制全国,是非常困难的。迁都洛阳之后,有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从民族大融合的趋势看: 西晋以来,由于战乱,汉族人民大量流亡,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人民给少数民族人民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孝文帝迁都是他深受汉文化影响的结果。孝文帝从小由其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是汉族人,曾执掌北魏大权二十多年,她参照汉族的文化制度,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对孝文帝影响很大。因此,迁都洛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语言: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