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生态伦理建设在构建与谐青海中意义
浅谈生态伦理建设在构建与谐青海中意义
【内容摘要】青海是我国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相对突出,其生态环境对全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有着重大影响作用。本文认为构建生态伦理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构建生态伦理,是构建和谐文明的新青海基石。
【关 键 词】生态伦理 构建 青海
和谐社会是一种有生态意义的和谐,其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生态伦理在科学发展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表明我们生态伦理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要在全民中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加强生态伦理建设。只有以伦理信念为基础,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才能有效的得以贯彻落实。
一、青海的生态概况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000m以上。省内地形复杂,高山、大川、冰川、雪山、湖泊和沼泽广布,区域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是我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生态敏感脆弱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重要补给水源,号称“江河源”、“中华水塔”。青海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8.7%,出省多年平均径流量占流域总径流量的49.2%。长江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9%,出省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25%。青海是黄河流域9省区唯一一个产流多于用水的省区,是我国主要的水源地之一,区域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保护和建设好青海的生态环境,不仅对本省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甘肃河西走廓、内蒙古黑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青海省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省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冰川、戈壁、沙漠、风蚀残丘、石山、雪山等占30%,森林覆盖率只有2.59%,其中乔木覆盖率仅为0.35%,大大低于13%的全国平均水平,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上游的大通河、湟水河、隆务河、玛柯河、多柯河和澜沧江的扎曲河等流域,处于森林极限生长地带,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全省3645万公顷的草地覆盖着大部分地区,其中荒漠草地697万公顷、黄土高原干旱草地202万公顷、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2746万公顷,植被覆盖度低。全省有耕地面积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河及湟水谷地、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有3.3万公顷。动物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420余种,鱼类46种,鸟类291种,占全国总类数的24.6%;兽类107种,占全国总类数的20.2%。植物分布有维管束植物25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30余种,裸子植物42种,被子植物242种;经济植物1100多种;药用植物630余种。动植物中稀有名贵种类繁多。因此,青海的生态环境对全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有着重大影响作用。显然,保护和建设青海的生态环境,不仅对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实现全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大意义。
二、青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一)青海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在长期自然的和部分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青海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伦理建设刻不容缓。由于众多原因,目前造成草场退化、沙化加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严重荒漠化,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自然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问题。
(二)青海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原因可归结为全球气候变化,高原生态暖干化趋势发展加剧的大背景控制下,人为不合理开发资源,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加剧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发展的共同影响所致。一是过度放牧加速了生态环境退化。由于大面积和大范围的天然草地过度利用,使草地牧草生机大大减弱,植被覆盖度降低,杂毒草孳生,地表侵蚀和鼠害大面积发生,都直接影响天然草地退化,引发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二是过度开发、开采直接对植被和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和问题不断产生。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对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大,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活动,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三是一些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四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方案的技术尚不成熟,并且对保护对策方案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本来生态保护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