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卷二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模拟试卷二十 24.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是(  )(  )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C.“天下一家”“大一统”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26.(  ) ①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 ②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③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尽相同 ④有利于探索独立与富强的新出路 A.B.C.D.(  )——国——天下”观念动摇的结果 B.被维新派和革命派利用来建立反清组织 C.促使张謇在家乡创办保兴面粉厂振兴地方工业 D.利于政府消除军阀割据土壤增进民众国家认同 28.(  ) A.B.C.D.(  ).“或入園中,拖出袁来还我國;余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与该对联创作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诞生 B.清帝退位王朝统治结束C.帝制复辟共和政体遭破坏 D.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 (  ) 32.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  ).(  ) A. B.C. D. 34.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欧洲 100 140 266 非洲 100 95 95 亚洲 330 479 749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 35.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发布法令:未经司法代表批准,不得进行逮捕;禁止非法搜查民宅与征用物资,违者逮捕。尤其禁止任何对人身自由的侵犯。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40.(25分)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三 ——摘自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8分) 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9分) 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两度称赞科举制的政治意图,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8分) 比较图10、图11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历史主题并说明理由。(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元封元年,弘羊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贵(价格比较昂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转输)。……大农诸官尽茏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材料二 (北宋)诸路上供,岁有常数。丰年便道,可以多致而不能赢;年俭(年成不好.谷物歉收)物贵,难以供亿(供应)而不敢不足。远方有倍蓰(数倍)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发运使实总六路之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 ——以上材料均摘自《文献通考·卷二十·市籴考一》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种均输法的主要不同点。(6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王安石的“均输法”进行评析。(9分) - 10 -

文档评论(0)

sndns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