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课件006外力,风与风化.pp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课件006外力,风与风化.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课件006外力,风与风化.ppt

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作用指以太阳能为主、重力参与所驱动的地球过程。在形式上分别表现为风的作用、海洋与湖泊作用、河流与地下水作用、冰川与重力作用;在过程上则依次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风 化 作 用 §1 风化作用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1 风化作用方式 物理风化(胀缩交替)温差、冰劈、盐类结晶与潮解等 化学风化(化学反应)溶解、氧化、水化、水解和碳酸化 生物风化(生命活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  1. 物理风化作用 定义:岩石和矿物主要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无明显化学改变的过程。 物理风化的主要方式 1. 温差风化:岩石表层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使岩石崩解,多在温差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 2. 冰劈作用: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后体积膨胀,溶化后体积变小,再加入水,然后再次膨胀,长期反复作用引起岩石破裂。主要发生有高纬度及高山区。 3. 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与冰劈类似。盐类结晶使体积增大,多发生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2. 化学风化作用 定义:地表附近岩石和矿物因化学反应,而使其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主要方式: 氧化作用: 矿物与大气或水中的氧化合生成氧化物的作用。如: 4FeS2(黄铁矿) +19O2 + mH2O?2Fe2O3 .nH2O+8H2SO4 3. 生物风化作用 定义: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引起岩石的分解和破坏作用。 化学风化的主要方式 生物机械风化作用: 根劈作用;人类活动。 2.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的分泌物和死亡后遗体腐烂分解产物对岩石和矿物的破坏作用。 4.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1)岩石成分对风化作用的影响: 元素的迁移能力:某些元素易于从矿物中析出。如K、Ca、Na、Mg等,有些不易析出,如Al、Fe、Ti及SiO2等。 矿物的抗风化能力:浅色或无色矿物抗风化能力大于深色矿物;表层形成的矿物比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环境中形成的矿物耐风化;岩浆岩矿物中抗风化能力与结晶顺序相反。 2)岩石结构、裂隙度的影响: 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孔隙度、裂隙度等均会对岩石的风化产生影响。通常颗粒大者易风化,裂隙发育者易风化。 球形风化现象:岩石中因发育多组裂隙,在风化作用下趋于球形化的现象。常见于较细、均质岩石中,如粉砂岩、凝灰岩、火山熔岩中。 3)气候的影响:  炎热潮湿区化学生物风化作用十分强烈,干旱、半干旱区以温差风化为主,寒冷冰冻区以冰劈作用为主。  气候对风化作用的程度、类型和深度影响也是显著的 4)地形条件: 地形高低造成气候垂直分带;阳坡比阴坡风化作用强 §5 风化壳的组成与结构 风化壳:由残积物和土壤在陆地上构成的,厚薄不均的不连续薄壳。 古风化壳:地质时期形成、已经成岩但仍保留相应特征的风化壳 风化壳的垂直分带结构: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 风化壳的垂向结构 土壤层:经过生物风化作用的改造而富含腐殖质的残积物。 残积层:经长期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风化产物。 半风化层:遭受初步风化作用影响、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成分尚未发生彻底变化的岩石部分 风 化 作用的元素序列与发展阶段 §1 风的地质作用特点 多发生于植被稀少、地表物质疏松、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的干旱地区。 是一种纯机械性作用,即风的侵蚀、搬运、沉积均以机械方式进行。 风是气体介质,多无固定的流动路线;风速和风向变化大。 在海洋与陆地交界的部位,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海陆风”。主要成因是源于海洋与陆地的热容不同,导致了相互间温度的不同步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风向不同的海陆风。 1.大气的结构 东南信风减弱并转变为西风→赤道太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翻现象消失,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水流)增强→更多的暖海水输送到东太平洋,海水温度高于多年平均值→厄尔尼诺出现。 东太平洋洋面温度升高,暖洋流代替冷洋流,则气层由原来稳定变为不稳定,原来的沃克环流中的下沉气流消弱或消失,从而出现对流天气,气候由原来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并且出现洪涝灾害,就是拉尼娜现象。 §2 风的侵蚀作用 吹蚀作用:风将地表松散物质吹离原地的过程。 对象主要为粘土— 粉沙级的松散物质。 磨蚀作用:风携带的沙粒对地表岩石的冲击、磨擦使其破坏的作用。 风的含沙量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绝大部分沙粒集中在距地面30 cm 范围内,尤其是10cm以下,故风的磨蚀作用主要发生在30 cm的高度内 风蚀作用的产物 风棱石 风蚀地貌 §3  风的搬运作用 定义:风将碎屑物携带至它处的过程。由于风是气体,密度小,其搬运力通常不大,但有其独特的特征: 1. 风主要搬运沙级以下的物质(粒径<2mm)。但风暴的搬运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