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该文档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个人权益,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
中国戏曲欣赏
本册主编:陈旭忠
中国戏曲欣赏
陈旭忠
概要:唐朝奠基,中原文化达到了其历史上的最繁盛时期,表演艺术亦相应出现蓬勃的生机。唐宫廷设立十部乐,网罗了前代所有的南北乐舞戏剧,最大限度地吸收了西域国家和民族的表演成份。唐玄宗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设立教坊和梨园,把以往归于太常寺所属的倡优杂戏从宫廷雅乐里区分出来,使之得以在一个宽松的艺术框范里独立自由地延展。太常寺所属的乐伎则按照水平分为坐部伎、立部伎、普通雅乐部,定期考核,坐部伎为一等,水平不够的退入立部伎,再次的退入雅乐部(见《新唐书·礼乐志》、元稹《立部伎》诗自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唐代出现了两类引人注目的戏剧现象:一是优戏产生了众多的剧目,二是倡优女乐歌舞里发展起面目一新的歌舞戏。元时期,中国戏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勾栏瓦舍的出现与民间曲艺的繁兴两种条件的结合,使戏曲实现了对说唱歌舞和扮演故事多种舞台手段的综合,成熟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戏曲,正式出现在中国艺术史上。代的杂剧创作达到了极度的繁盛,诸多文人投身其中,造成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创作高峰,这个现象是值得重视的。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和汉族文人失去了仕进之路,又别无谋生之途,便纷纷把精力和才华投入戏曲创作中去有关,这促成了戏曲黄金时代的到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宋元时期的戏曲文物和戏曲活动遗迹,它们是当时社会生活和戏曲文化繁盛的反映,有助于我们对戏曲发展的了解。明初,南方的戏文已经扩布到东南沿海各省,并以强力的势头向内地和西南发展,及至明万历年间,已经成为广布全国的戏曲声腔,其中的昆曲更由于士大夫阶层的垂青而流传广远。明代中期以后,北方各地又在民间小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起的戏曲声腔——弦索和梆子,它们的兴起影响了清代全国戏曲的面貌。清代以后,这些戏曲声腔在全国各地到处流播繁衍,随处形成新的地方剧种,衍为中国戏剧文化的壮观。明清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文人戏曲作家,创作出数量浩翰的作品,繁荣了戏曲的生命。 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严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与同出一源、来自安徽的皮簧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簧为“京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行当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 当时这些行当(脚色)的划分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涵意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脚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脚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角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 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标准版二.docx VIP
- 大学生国情社会调查报告.docx VIP
- 202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一年级第2课清洁与卫生干干净净真舒服刷牙 教案.pdf VIP
- 人教版劳动一年级上册项目一《洗手》(教案).docx VIP
- 《南京照相馆》电影介绍ppt课件(优质ppt).pptx VIP
- 病人发生滑倒.pptx VIP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练习卷.doc VIP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习作:写日记练习卷.doc VIP
- 2025广东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