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参考的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艺理论参考的资料

文艺理论参考资料(2) 一、生活体验: 余光中的散文《我的四个假想敌》: 在父亲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之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自己。在男友的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在十七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一心向外了。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不过这恐怕是违法的,而且她的男友迟早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把她吻醒。 (余光中《余光中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132页。) 余光中的诗《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有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余光中的诗《民歌》: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 云鹤的《野生植物》是这样写的: 有叶/却没有茎/有茎/却没有根/有根/却没有泥土/那是一种野生植物/名字叫/华侨 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写就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后有这么一段关于体验的阐述: 写书时把自己完全忘去,创造什么人物就过什么人物的生活,真是一件快事。比如我今天同时是丈夫和妻子,是情人和他的姘头,我骑马在树林里游行,当着秋天的薄暮,满林都是黄叶,我觉得自己就是马,就是风,就是他俩的甜蜜的情话,就是使他们的填满情波的眼睛眯着的太阳。 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这样做的。请看他的《丑奴儿》一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梁衡在评价辛弃疾时所说的:“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梁衡《把栏杆拍遍》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第8页。) 二、艺术发现: 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列夫·托尔斯泰曾在日记中记述了他在创作《哈泽·穆拉特》之前的一个审美发现: 昨天,我穿过一片刚刚犁过的黑土田地。一眼望去,除了黑土以外,什么也没有,连一根绿草也看不到。可是在尘土飞扬的灰秃秃的路旁,却长着一棵鞑靼花(牛蒡),这棵花有三条幼枝,一条已经断了,断枝上挂着一朵沾了泥的小白花;另一条也折断了,上面沾满了污泥,黑色的绿枝显得垂头丧气,十分肮脏;第三条幼枝向旁边直伸出去,虽然也因为蒙上灰尘也变黑了,但还活着,中间部分还是红的。这使我想起了哈泽·穆拉特。我真想把一切都写出来。这一片田野上,只有它把生命坚持到最后,不管怎样总算坚持下来了。 (转引自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现》上海译文出版社1977年版第24页。) 看到这一景象,托尔斯泰不禁感叹:“人战胜了一切,毁灭了成千上万的草芥,而这一棵却依然不屈服。”在这里,托尔斯泰以他敏锐的艺术眼光,发现了牛蒡草坚韧不屈的生命力中所蕴涵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发现了高加索英雄哈泽·穆拉特与牛蒡草相通相似的精神所在:顽强不屈,坚持到底。于是这一民间英雄的原象便越来越鲜明,成为摄入其艺术视野的独具魅力的审美原象。 屠格涅夫《麻雀》中的艺术发现: 我打猎回来,沿着花园的荫路行走,我的狗跑在我的面前。 忽然,它缩短步伐,开始潜行,似乎在寻觅猎物。 我沿着荫路望去,见有一只嘴部嫩黄、头生柔毛的小麻雀。它是从巢中掉下来的,立着不能动弹,失望地拍拍尚未丰满的羽翼。 我的狗慢慢地走近它。当时,突然从身旁的树木上落下一只头毛灰黑的老麻雀,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惊惶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而哀求的叫声,两次投向那齿牙发光的张大的口边。 它为救护而来:用它自己的身体庇护自己的小雀儿……但它整个的小身体面对恐怖而战斗了!它的音调哽咽而怪异。它虽恐怖失神,却还是愿意牺牲自己。 在它看来,这狗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但它不能因为有危险,就高高地躲在树枝上……有一种比它自卫本能更强的力,使它扑下身来。 我的铁莱莎(狗名)呆呆地立住了,倒退了……显然也认识这一种力。 我急忙唤回了这惊愕的狗,而且怀着敬意走开了。 是啊!请勿见笑,我怀着敬意——对于那悲壮的小鸟,对于它那爱子的冲动。 爱,我想比死或者死的恐怖还要强烈。全靠这个,全靠爱,物类的生命才得团结而进步。 (选自朱宪生、沈念驹译《屠格涅夫全集》(第十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6页。) 屠格涅夫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不经意地看到了弱小的老麻雀为了保护幼子居然奋不顾身地与比它强大得多的狗战斗的一幕,却由此产生了“爱,我想比死或者死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