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1860记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汕头1860记忆

汕头1860的记忆   林馥榆 本刊记者 彭涛   工地围墙微缝眯眼看去,修葺一新的海关钟楼孤独地委身于此。它曾经见证着汕头自开埠以来的历史,承压过一段潮汕地区或屈辱、或辉煌的岁月。随着四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在尘土迷漫的建筑工地里,在打桩机的轰鸣声中,具有非常浓厚的西洋气息的老海关钟楼在建筑工地包围中孑然伫立,愈发显得突兀。   时光倒流至晚清,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无情炮火中无奈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 1860,汕头烙下深刻的记忆。   开埠前夜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攫取中国各种权益方面得寸进尺。列强们在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之后却并不按照在《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地点进行贸易活动,而是进一步肆意将魔爪伸向其它港口城市,汕头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将船只开进汕头港的妈屿岛海面,派遣外国商人和传教士进驻妈屿岛,进行商业贸易和传教活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汕头就已经成为一个颇为繁荣的商埠,西方列强们对她早就已经垂涎三尺。那时的汕头地域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条件优越,被人称为“岭东门户,华南要冲”。19世纪中期,随着樟林港的衰落,汕头港逐渐取代了樟林港的地位,成为潮汕地区中心港口。正因为汕头的重要性,咸丰三年(1853年),粤海关在汕头港的妈屿岛上设立常关,即是潮州府海关总口,也称为新关,取代了原庵埠总口的地位,以方便办理海关事宜。   汕头开埠前的咸丰二年(1852年),西方国家的轮船、帆船就已经开进南澳和妈屿岛海面,从事着鸦片走私和掠夺贩卖人口的罪恶勾当。1852至1856年的5年中,从南澳和汕头被掠运出洋的潮汕苦力约4万人。1858年1月,美国驻华公使卫廉致美国国务卿加斯的函件中是这样描述汕头的:“那里进行着大量的鸦片贸易和苦力贸易。……香港的报纸定期刊登汕头的船期。”当时,担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国侵华全权大使额尔金爵士来汕考察,他说,“我亲眼看到外国商船在汕头上下货,汕头是一个非常好的港口。”据悉,仅1857年一年,出入汕头的外国船只就达120艘之多。额尔金爵士向在华英商怡和洋行老板约瑟夫·渣甸征询意见,问及要在中国哪些地方增辟商埠,渣甸向他陈述看法时就曾表达过对汕头的看法:“一个未经条约承认的非常重要的港口就是汕头港”。另一名谈判代表依尔近公爵也说:“可能这次签订条约将汕头辟为商埠”。可见,西方侵略者决心要把这个非法的贸易港口,变为“合法”的贸易商埠。不光是西方列强对汕头虎视眈眈,恩格斯也于1858年11月18日刊登在《纽约每日论坛报》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称汕头是《南京条约》继五口通商之后 “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风雨变幻   列强贪婪的胃口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由于《南京条约》时限问题,英、法列强提出修约不成,又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于是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蓄意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汕头又被卷入暴风骤雨中……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并叫嚷着要打到北京城,这使得清政府感到非常恐慌,被迫无奈于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十七日,即1858年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潮州(汕头)、琼州、台湾等10处为对外通商口岸。《中英天津条约》第十一条款规定:“……牛庄、登州、台湾、潮州(汕头)、琼州等府城口,嗣后皆准英商亦可任意与无论何人买卖,……悉照已通商五口无异”。而在这之前的咸丰八年五月初八日(1858年6月18日),充当战争调停身份的美国就已经先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第十四款规定:“一、大合众国民人嗣后均准挈眷赴广东之广州、潮州(汕头),福建之厦门、台湾,浙江之宁波,江苏之上海,并嗣后与大合众国或他国定立条约,准开各港口市镇,在彼居住贸易,任其船只装载货物,于以上所立各港互相往来。”   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清政府与各国在签订条约一年后需互换双方政府的批准书,条约才能生效。可是到了1859年6月,英法两国仗势欺人,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的时间、路线、地址,进行批准书互换,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获取《天津条约》以外的更多权益。其故意挑起事端,引起清廷的不满,因而战事又起,导致互换批准书时间非正常延迟。美国恰好钻了这一空子,1859年8月16日,美国公使华若翰与清政府直隶总督恒福在北塘互换批准书,至于汕头什么时间能够开市,清政府认为应该等待与英法两国一起办理。后来美方多次纠缠,陈述美国商人三年前就已经与汕头商人私自买卖的事实。针对美国公使反映的情况,两江总督何桂清经过派人进行调查核实后,在呈交朝廷奏折中称:“潮州(汕头)、台湾两处,与各国私自买卖,已越三年,此次米酋恳请先行开市,也因贸易已久……”。清政府认为汕头与西方国家通商既已成事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