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历年考题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历年考题总结

课程: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广义的课程,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还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等。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社会生产力、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课程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课程的编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活动课程:针对学科课程存在的缺陷,杜威等人提出了活动课程的主张。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一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突破了学科局限、重视直接经验、注重“做中学”。 优点:1)重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培养创新与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2)重视儿童的兴趣和动机,重视儿童的心理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缺憾:是儿童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不利于高效率的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还不足以单独支撑学校教育的使命。 课外活动课程:是于课堂、班级授课相对的不同场所和范围的教学活动。在我国,课外活动课程在设计中并不排斥以学科为依托设计为学科课程。主要特点:(1)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使学生动手动脑,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以弥补学科课程重知识轻实践的缺陷;(2)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时空灵活、活动方式也灵活;(3)教学主体的创造性。课程要求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和各种特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特点,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在活动中自我组织、自我设计和自我评价,大胆想象、探索和创新。 核心课程(2次):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如美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我国的数学、语文和英语。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1)核心课程的倡导者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也不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它主张以人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这种课程既可以避免学科本身距离生活过于遥远,又可以避免单凭儿童的兴趣和动机来组织课程,以致概念模糊和体系混乱。(2)在形式上,它通常采取由近及远、由内向外、逐步扩展的顺序呈现课程内容。(3)核心课程要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4)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即以当代社会问题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主要针对某个社会问题,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组织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优点:(1)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2)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有强烈的内在动机,积极参与。(3)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缺憾:(1)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规定,从而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2)学习单元如果组织不好,可能会影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3)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不利于高效率的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 泰勒原理:泰勒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并明确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从而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泰勒把课程的理论归结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1)学校应努力达到什么教育目标(2)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教育目标(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泰勒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他认为不同的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育目标。但他对如何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方法和程序,即考虑三方面的因素:(1)学科的逻辑,即学科自身知识、概念系统的顺序(2)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即学生心理发展的先后顺序、不平衡性、差异性等(3)社会的要求,比如社会经济、职业的需求等。这三个因素不同程度的对学校课程产生影响。 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对。它以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为主要特征。它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物质情境(如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校园文化、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教育目标的实现起促进或干扰作用。实际上,潜在课程并不是习惯意义上的课程,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旨在说明学校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也在对学生的成长发生影响。这些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有意安排的课程活动。应该在课程设计、编制和评价时,考虑潜在课程的因素,使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挥其积极的教育影响,排除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 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材、规定教学顺序、教学周期与学时,分科教学的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 优点:(1)严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