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邹伯敏教材).ppt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 小结 小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式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第三节 传递函数 第四节 框图和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五节 信号流图和梅森公式 引言:描述系统运动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用解析法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第三节 传递函数 典型环节数学模型注意三点: (1)系统的典型环节是按数学模型的共性去建立的,它 与系统中采用的元件不是一一对应的。 (2)分析或设计控制系统必先建立系统或被控对象的数 学模型,将其与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对比后,即可知 其由什么样的典型环节组成。将有助于系统动态特性 的研究和分析。 (3)典型环节的概念只适用于能够用线性定常数学模型 描述的系统。 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和传递函数 第五节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根据式(2-39)求得 相应的系统的输出为 如果H(s)=1,则图2-31所示的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 它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3、扰动D(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令r(t)=0,把图2-30改画为图2-32,由该图求得 图2-33 扰动作用下的系统框图 当系统同时受到R(s)和 D(s)作用时,由叠加原理得系统总的输出为: 系统总的误差为 信号流图也是一种图示法,把它应用于线性系统时必须先将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变成以S为变量的代数方程组,且把每个方程改写为下列的因果形式 信号流图的基本组成单元有两个:节点和支路 节点在图中用“O”表示,它表示系统中的变量;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用一被称为支路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箭头表示信号的传输方向,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叫做增益,标明在相应的支路旁 例如:一个线性方程为 举例说明信号流图绘制的步骤。 设一系统的线性方程组为 绘制的步骤如图2-35所示。 图2-35 方程组的信号流程 信号流图的术语和性质 1、术语 1)节点—代表系统中的变量,并等于所有流入该节点的信号 之和。 2)支路—信号在支路上按箭头的指向由一个节点流向另一 个节点。 3)输入节点或源点—相当于自变量,它只有输出 支路。 4)输出节点或阱点—它是只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对应于因 变。 5)通路—沿着支路的箭头方向穿过各相连支路的途径,称为 通路开通路—通路与任一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闭通路—通 路的终点也是通路的起点,并且与任何其它节点相交不多 于一次称为开通路。 6)前向通路—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通路上,通过 任何节点不多于一次,此通路自然保护区为前向通 路 7)回路—就是闭环通路 8)不接触回路—批一些回路间没有任何公共节点 9)前向通路增益—在前向通路中多支路增益的乘积。 10)回路增益—回路中多支路增益的乘积。 11)通道传输:指沿通道各支路传输的乘积,也称为 通道增益。 12)回环传输:又称为回环增益,指闭通道中各支路 传输的乘积。 2、性质 1)信号流图只适用于线性系统 2)用节点表示变量,源节点代表输入量,输出节点代表 输出量,用混合节点表示变量或信号的汇合。在混合 节点处,所有出支路的信号(即混合节点对应的变 量)等于各支路引入信号的代数和。 3)以支路表示变量或信号的传输和变换过程,信号只能 沿着支路的箭头方向传输。在信号流图中每经过一条支 路,相当于在方框图中经过一个用方框表示的环节。 4)增加一个具有单位传输的支路,可把混合节点变为输 出节点。 5)对于同一系统,信号流图的形式不是唯一的。 图2-36列出了部分常见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和相应的信号流图。 图2-36 框图与相应的信号流图 梅逊增益公式 梅逊公式用于计算输入节点与输出节点间的总增益,它用下式表示: 图2-37 例2-9 试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和 解: 1) 2)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进行拉式变换得: (1) 传递函数是由系统的微分方程经拉氏变换后求得,而拉氏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因而这必然同微分方程一样能象征系统的固有特性,即成为描述系统运动的又一形式的数学模型。 (2) 由于传递函数包含了微分方程式的所有系数,因而根据微分方程就能直接写出对应的传递函数,即把微分算子 用复变量s表示,把c(t) 和r(t)换为相应的象函数C(s)和R(s) ,则就把微分方程转换为相应的传递函数。反之亦然。 小结: 单位脉冲响应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章 计算机原理初步_999604388.ppt
- 第二章 财务管理与环境.ppt
- 第二章 2临床常见症状问诊.ppt
- 第二章 UG60草图.ppt
- 第二章 Visual FoxPro基础.ppt
-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原来).ppt
-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源和流.ppt
- 第二章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2.ppt
- 第二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
-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2.ppt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