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3 语言迷信.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3 语言迷信

第十章 语言迷信 二、禁忌语、委婉语 和詈语 二、禁忌语、委婉语和詈语 任何一种语言里都有一些避免说的东西。不说这些东西,并不是因为无法称呼,而是不去谈它们,谈也是用一些迂回的方法。 前者就是 “塔布”(taboo),即禁忌语;后者则是所谓的委婉语。但在有的情况下,一些人故意对某些人使用一些禁忌语等,这就构成了所谓“詈语”。 禁忌语是一个社会用来表达对一些据信是对它的成员有害的东西的不认同,它可能是超自然的,或者这些行为是违反社会的道德规范。 禁忌可以是很广泛的。人的缺陷——守着瘸子不说短话,人们一般忌讳性、死亡、排泄或排泄物、身体的某些功能部位、与宗教相关的事务以及左手(它据认为是不吉利的来源)以至一些食物如“醋”等等。 避讳的历史是很久的,产生的原因也很复杂。列维认为:原始人把自己的名字看成是某种具体的、实地的和常常是神圣的东西……尤其是不能说出死者的名字。在原始社会里,这种避讳是因为愚昧造成的。但社会的发展并不能必然地会消除避讳。即使是今天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避讳现象,不同的是不同时代,避讳不同。 以名字禁忌为例。中国历史上的名字禁忌被称之为“讳”。文字上不能直接书写当代的君主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常用的办法有改字、空字、缺笔和改音四种方法 名讳影响字音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以前。即使是今天,人们还认为孩子称父母的名字是不礼貌的。避讳甚至导致了文字狱。 有的情况下甚至连人属相都会成为避讳。例如慈禧属“羊”,忌“羊”字。宫中把“羊肉”改称“福肉”或“寿肉”。《玉堂春》中“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无还” 改为“我好比鱼儿入网有去无还。” 避讳会对语言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上的注音方法之一是“反切”。然而,早期只叫“某某反”或“某某翻”。自从唐太宗以后,唐朝统治阶级害怕老百姓造反,忌讳这个“反”字,将“反”字改为“切”字。“反”和“切”的意义相同。 禁忌语因人而异。在语言的运用中同样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人对某些情况非常敏感,而有的人则显得迟钝一些。因此,有些用语对某些人来说是禁忌语,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不一定。 1995年11月21日的《新民晚报》刊一短文,上海一户人家电话号码尾数是814,而其家男主人恰患绝症,于是申请改号,理由是814谐音“爸要死”,问题未能解决。后有人解释说:“8这个数字在上海话里与‘不’同音,814就是‘不要死’,很吉利嘛!”这一解释使得号码风波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1997年11月28日的《服务导报》报道了大连王立富的老人因日本广告用语百次上访最终获胜的消息。 大连电视台播出了日本MT公司万能削皮刀的广告:“如果还有人无动于衷的话,那他就是木头做的。”王立富第一次听,不知道是日本的广告,觉得不买你的东西就说人家是木头做的,太霸道了。后来知道是日本广告受不了了,因为他曾被日本人抓去作劳工,他还听说过731部队把中国人当作“原木”任意宰割。他认为,这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不同社会中对词语的禁忌是不同的。 美国人对rubber出现在英语教材中很不理解;中国学生认为不就是橡皮擦的意思嘛。美国学生解释现在在英语里是“避孕套”的意思,“橡皮擦”用另一个词eraser。 禁忌语不是法律、不是禁令,但在社会交际中它却具有类似法律和禁令的作用。它来自于社会的约定,但同时也影响到社会之间的关系。 被禁忌的东西必须被提到,这就使得人们想方设法去表述那些被禁忌的东西。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委婉语。委婉语实现上是禁忌语的变体。 如政治家们使用的“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和股评家们使用的“探底”,普通人们会说“老了”、“不在了”等都是委婉说法。 政治家的委婉语要比平民的委婉语多。 女性要比男性使用的委婉语多。 知识分子又比平民使用的委婉语多。 委婉语主要采用同义、近义、反义、比喻义、指代义等手法。 北方人过年煮饺子时,忌讳“破”或“烂”要说“挣”,大人交代小孩子,要说“挣”。肉骨头要叫元宝。饭烧焦了得叫香。饭不小心打翻了得说灶王爷拿去吃了。 詈语也称詈言,俗称骂人话。它是非理性的心理冲动的产物。 从性的角度骂人是世界性的,但汉语中以“性”骂人却有自己的特点。它渗透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独特观念。换句话说,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特点决定了人们骂人的方式。 在诸多种骂人话中, “性”的“攻击”居于首位。性”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隐密的事情,骂人时,撕破这层神秘的外衣加以宣扬,这对于骂人者来说,愤怒的情绪得以宣泄,可以说是取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被骂者则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 中国社会的“性” 骂人的特点 1.男尊女卑 男尊女卑带来了男女性关系的不平等,使之产生了畸型的家庭观念,因此也就导致了汉语骂人的目标一般不指对方,而主要是指向对方的女性亲属如“奶奶”、“妈妈”、“姥姥”、“姐姐”和“妹妹”等。 “王八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