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用菌实训教案
实训一? 食用菌的形态特征观察(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弄清食用菌生活史的基本过程。孢子---菌丝体---子实体---孢子
2.掌握孢子印及孢子的收集方法。
3.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
4.观察和掌握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
1.各种干、鲜食用菌子实体,液浸标本,干制标本。
品种有:平菇、香菇、双孢磨菇、金针菇、草菇、鸡腿菇;银耳、黑木耳、毛木耳;猴头、竹荪、灵芝;紫陀螺菌、松乳菇。
2.各种食用菌菌丝体(菌种)。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识别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首先观察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然后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菌盖组成,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等。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实或中空等。
(二)观察双核菌丝及其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
1.将清洁的载片中央滴半滴水。
2.用接种针(或解剖针)于试管斜面或培养料内挑取少许菌丝体置于载玻片液滴中,并用接种针或解剖针将菌丝体挑开使之分散。
3.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4.用高倍镜观察双核菌丝体及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
四、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情况填写下列表格:
食用菌名称 分类地位 主要形态特征 主要功能 2.学习体会。
实训二、三? 食用菌一级菌种的制作技术(6学时)
备注:一级菌种制作分两次实验完成,第一次实验主要配制培养基并灭菌、检验灭菌效果,占用4学时;第二次实验主要进行菌种分离、转管及培养。占用2学时。(时间不够利用课外时间补)
食用菌又名母种,多用试管作为容器,因此又称试管种,是指经组织分离、孢子分离或基内菌丝分离而得到的菌丝体。一级菌种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分离、纯化、扩大、转管和菌种保藏。一级菌种的制作过程可分培养基的制作、灭菌、接种和培养等几个主要阶段。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掌握培养基的制作、消毒与灭菌、菌种分离(组织分离)、转管、培养等操作技术和方法。
??二、实验材料
手提式高压灭菌锅、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玻璃漏斗、漏斗架、止水夹、铝锅、电炉、1000mL量杯、纱布、棉花、18mm×180mm试管、细线绳、防潮纸或牛皮纸、刀、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琼脂、2cm厚长形木条、pH试纸、1mol/L Na0H溶液、1mol/L HCl溶液、酒精灯、75%酒精消毒瓶、75%酒精消毒棉球瓶、无菌培养皿、镊子、解剖刀、接种针、待分离的菇种、待移接的菌种、火柴、记号笔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 培养基的制作
1.配方: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
2.配制方法
(1)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挖掉芽眼,称取200g,切成1cm3的小块或薄片。
(2) 将切好的马铃薯块放人铝锅内或大烧杯中,加水1000ml,放在电炉上煮沸后维持15~20min,至马铃薯熟而不烂。
(3) 用4层湿纱布(纱布需浸水后拧干)过滤,由于马铃薯在煮沸过程中,有部分水被蒸发掉,所以过滤后的马铃薯汁,应加水补足水分至1 000ml。
(4) 将称好的琼脂加入马铃薯汁中,在电炉上用文火煮,直至琼脂完全融化 (边煮边搅拌),再次用4层湿纱布(纱布需用热水浸湿后拧干)过滤。最后加入蔗糖等可溶性物质,搅匀。
(5) 调节pH值:培养基中的酸碱度(即pH值)是影响菌丝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基配好后应根据菌种对pH值的要求进行调节。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配好后,pH值一般为中性,所以不必调节。如培养基低于所要求的pH值时,应向培养基中滴加1mol/L的NaOH溶液;若培养基高于所要求的pH值,应滴加1mol/L的HCl溶液进行调节。边滴入,边搅拌,边用精密pH试纸或pH计测定,直至合适为止。应该注意的是培养基的酸碱度在灭菌前不宜调至pH值6.0以下,否则灭菌后培养基不凝固。有些菇类的培养基要求在pH值6.0以下的,要待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滴加盐酸或乳酸等进行调节。
(6) 补水至1000ml。
(7) 分装试管:培养基配好后应趁热用分装漏斗进行分装试管,装入试管高度的1/5~1/4,分装时应注意不得使培养基粘在试管的口壁上,以防污染杂菌。
(8) 塞棉塞:培养基分装完以后应立即塞上大小合适的棉塞或透气的胶塞。棉塞或胶塞应塞入试管内2/3,外留1/3。
(9) 捆扎试管:将塞好棉塞的试管7或9支扎成一把,在棉塞外面包一层防潮纸或牛皮纸,再用线绳扎紧,防止灭菌时棉塞被冷凝水浸湿。
(二) 灭菌
培养基分装完后应立即灭菌。根据培养基的成分选择灭菌的压强和时间,如培养基成分中有高温下容易破坏的物质时,可采用0.5kg/cm2或0.8kg/cm2的压强,一般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采用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