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娘沟报告
PAGE 37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它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强,在空气中不氧化,不溶于酸和碱。因为金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很多方面,如可以作为国际货币储备、作为珠宝首饰、在工业科学上的应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作用。为了满足需求,我国在河南省红娘沟建立了大型的金矿厂,但是由于该矿床的目前资源量已枯竭,矿区内采矿已经停产,急需进行深部勘查工作,提供接替资源。
因此,研究金矿的地质特征以及开采条件,制定出合理的采矿方案,在采矿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投资,缩短时间,采掘出多而且品位高的铝土矿。而且还可以安排大量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2国内外金矿研究现状
截止到2006年,世界现查明的黄金资源量为8.9 万吨,储量基础为7.7 万吨,储量为4.8 万吨。黄金储量和储量基础的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9 年和39 年。 南非占世界查明黄金资源量和储量基础的50%,占世界储量的38%;美国占世界查明资源量的12%,占世界储量基础的8%,世界储量的12%。除南非和美国外,主要的黄金资源国是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在世界80 多个黄金生产国中,美洲的产量占世界33%(其中拉美12%,加拿大7%,美国14%);非洲占28%(其中南非22%);亚太地区29%(其中澳大利亚占13%,中国占7%)。 中国已发现金矿床(点)7148 处,已探明的1232 处,包括岩金矿床573 处、砂金矿床456处,伴生金矿床204 处。根据中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预测潜在储量15000 吨。全国除重庆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探明的资源。东部是至今探明金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地区。2006年中国在滇黔桂、陕甘川等地区探明黄金储量超过650吨,2007年至今,又陆续发现包括冈底斯雄村铜金矿、青海大场金矿、甘肃甘南地区阳山金矿、山东省莱州市寺庄金矿、海南抱仑金矿等5座大型、特大型金矿。
目前中国黄金保有储量达4634吨,其中,岩金2786吨,沙金593吨,伴生金1255吨。他说,中国黄金资源特点并不十分适宜开采,主要表现为岩金为主,伴生金比重大;难选冶金矿比重大;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开采技术复杂,可供露天开采矿床少。
1.3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通过填图、槽探、钻探及分析测试等工作方法和手段,查明该区金矿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和矿体埋深情况及该矿区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并且研究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等最终得到其地质特征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等。
第2章 区域地质
2.1 概述
红娘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南部熊耳山东段北坡,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凹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的中部,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区青岗坪-上宫Au-Ag地球化学异常区。区内古老变质岩系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高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和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质火山岩系。该区为一科迪勒拉式变质核杂岩构造,太华群地层及侵入其中的辉绿岩、变辉长岩脉及燕山期岩浆岩构成核杂岩,盖层为熊耳群火山岩。二者之间形成滑脱拆离断层,对本区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2.2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中元古界熊耳群及少量第三系和第四系。
1 太古宇太华群(Arth)
太古宇太华群呈长垣状分布在洛宁南部地区,基本走向为北东-南西,为形成于太古宙晚期的花岗绿岩带,构成了本区古老的结晶基底,它由一套中、深变质岩及少量混合岩组成。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五个岩组,从下至上依次为:
草沟组(Arc):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体夹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及超镁铁质岩团块,厚度大于706.38m。
石板沟组(Arsh):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底部含大量串珠状排列的角闪岩透镜体,上部夹多层浅粒岩、硅质岩透镜体,厚度436.83m。
龙潭沟组(Arl):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浅粒岩为特征,上段局部地区含大理岩层,厚度608.46m。
段沟组(Ard):下段以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及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底部含大量矩形角闪岩团块,上段以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斜长浅粒岩,局部夹角闪岩团块和厚度较大的含石榴石混合岩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厚度1031.94m。
岔上组(Arch):与南部熊耳群地层呈断层接触未见顶。主要为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及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厚度353.29m。
2 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Pt2x)
熊耳群广泛分布于豫西、晋南和陕西东部地区,在洛宁县南部主要分布在太古宇太华群的南北两侧。其主体岩石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形成于大陆裂谷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