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训诂方法之义训
第六讲 训诂方法之义训
什么叫义训
在训释词语时,仅从现有意义的角度来选择训释词或作出义界,而不考虑词义来源与形义关系,这种直陈词义的训释方法就叫义训。义训是训诂学上运用的最普遍的一种训诂方法。
义训的表现形式
主要有同义为训、反义为训、递相为训三种形式。
同义为训 就是用同义词说解词义。如:
僖,乐也。
接,交也。
祺,祥也。
蒙,覆也。
《诗经》:“硕鼠硕鼠”郑笺:硕,大也。
《尚书》:“九族既睦”孔传:既,已也。
(二)反义为训 简称“反训”,就是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古代汉语中,有一部分词兼有正反相因的两个意义,这在训诂学上叫“施受同辞”或“美恶同名”。后世只通行其中一个意义,训诂学者为了说明古书中本来的词义,往往就要用反义词来说明词义。如:
《尚书》: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孔安国传: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同心同德。
《尚书》: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孔安国传:乱,治也。
“乱”在《尚书》时代有“治理”和“紊乱”两个相反的意义,到汉代只通行“紊乱”一义。
(三)递相为训 就是几个字辗转训释,意义相同。
《尔雅·释言》:速,徵也。徵,召也。邢昺疏:转相解也,皆谓呼召。
这种方法的使用应该注意:如果释词和被释词都是多义词,那么递相训释的义项所表示的概念必须有同一性,否则就会犯移花接木的错误。
义训的实质——据文证义
形训是从字形分析寻找解释词义的依据,声训是从读音线索寻找解说词义的依据,义训是不利用语音和字形线索,不考虑词义来源和形义关系,只是就文献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来解释词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唐人文字,仅多训庶几之几。如杜诗:山城仅百尺。韩文: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又,家累仅三十口。柳文:自古贤人才士被谤议不能自明者,仅以百数。”由唐人诗文的用例排列归纳得知,“仅”有“几乎”、“将近”的意义。
镇下千行泪,非是为人思。李世民《咏烛》
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柳永《倾杯》
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顾琼《玉楼春》
在舍浑如远乡客,诗僧酒伴镇相随。来鹄《病起》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镇,常。
这是从一句中上下词语的意义证明“仅”的词义。“据文证义”的“文”一是指这种上下文词语的意义。此外,还指整个文章的文意。如: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其中“不”的注解。“不”是多义词,一是否定副词,一是语气词。如果解释为否定副词,那么说话的老人对孔子有斥责之意。可是,纵观全文,老人多孔子及子路的态度是毫无斥责之意的,如“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因此,根据全文文意,此处的“不”不应是否定副词,而应是语气词,解释为“勤劳四体,分植五谷。”丈人说他自己只顾忙着种庄稼,不知道谁是子路老师。
形训、声训、义训三者的关系
在具体的训诂实践中,三者是很难截然分开的。表现在两方面:三者的交错使用和三者的相互联系。
形训、声训、义训三者交错使用。
同一部训诂著作,既可以使用形训、也可以使用声训、又可以使用义训。如《说文》是“以形说义”的训诂专注,但有的使用声训:
祠,春祭曰祠。品物少而多文辞也。 段注:辞与祠叠韵。
造,就也。段注:造、就叠韵。
妻,妇与夫齐者也。 段注:妻、齐以叠韵为训。
同时,由于很多字目前无法从形体和声音线索可探索它的意义,因而,任何“形训”“声训”的专著,都不能排除义训。犕,《易》曰:犕牛乘马。
另外,就是同一个字,也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解释。如:
进,登也。《说文》
进,引也,引而前也。《释名》
三者互相联系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形音义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形训、声训和义训不仅可以交错运用,而且还应当把三者联系起来,用形音义统一的观点考察字义。
初,《说文》:“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
《尔雅》:“初,始也。”
文献用例:初,郑武公娶于申。《郑伯克段于焉》
初,宣子田于首山。《晋灵公不君》
可知,初,有“始”义,又有“故”义。解释为“起初、当初”。
就训诂方法来说,形训、声训、义训是互相联系的,但又不是并列的,形训是基础,声训是枢纽、义训是依据。
课堂练习:
举例说明下列术语: 右文说 反训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