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答案文言虚词练习11-12
十七、【者】
(一)代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相当于“……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2.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也可不译。
①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赤壁之战》)
②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
5.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与蔺相如》)
(二)助词。
1.放在主语后面,表示语音停顿,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与蔺相如》)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与蔺相如》)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3.放在疑问句的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语气。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与蔺相如》)
十八、【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与蔺相如》)
2.指示代词,指代人或事物,相当于“此”“这”“这些”。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与蔺相如》)
②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廉颇与蔺相如》)
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师说》)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与蔺相如》)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2.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与蔺相如》)
④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3.结构助词,用于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4.结构助词,用于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5.衬音助词,用于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三)动词。可译作“往”“至”“到……去”。
①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②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史记·淳于髡》)
训练:
1.下列句子中“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B.而记游者甚众
???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1.分析:(A判断语气B……的人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D判断语气)
?2.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BF)
??? A.均之二策,宁可以负秦曲
???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2分析(A这B助词,提前宾语C往,到……去D得E取独F助词,提前宾语)
3.下列句中“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C )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 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