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经济史导论43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的立项成果之一。简明而又较全面地介绍了自经济思想产生以来到凯恩斯革命为止这段历史时期的西方经济思想、观点和学说体系,涉及的人物达80余人。教材突破了围绕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编写的狭隘框架,还经济思想以本来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面貌。 ;导 论;S;宏 观 体 系;二、学习经济思想史的必要性;萨伊不喜欢经济学说史
“研究那些很久以前已经被推翻并且应该被推翻的荒谬的观点和教条有何用处?只有那些迂腐的人才会尝试去复活它们。一门科学越完美,其历史也就越短暂”。
——转引自[美]斯坦利·布鲁:《经济思想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P5; 其实,假如供给学派认同萨伊对经济学说史的轻视,就不会有萨伊在20世纪后期的复活!
20世纪80年代,部分美国经济学家复活了“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建立了供给学派,在该学派理论指导下,里根政府取得了较长时期的经济稳定。;(1)研究思想(学说)史有助于培养经济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洞察力;我们的头脑很容易从科学史的研究中得到新的灵感。……一个人如果从他自己时代的著作站后一步,看一看过去思想的层峦叠嶂而不感受到他自己视野的扩大,那么这个人的头脑肯定是十分迟钝的。……但是撇开灵感不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他所研究的科学的历史中吸取有用的教训。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1,P18;(2)研究过去的理论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 理解和把握当代经济理论;“不管哪个学术领域,任何时期存在的问题和使用的方法都包含过去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工作的成就,而且仍然带有当时留下的创痕。……任何特定时间的任何科学状况都隐含它过去的历史背景,如果不把这个隐含的历史明摆出来,就不能圆满地表述这种科学的状况”。
——熊彼特:《经济学说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1,P17
“如果没有继承过去的理论,当代的理论将是不可能被完全理解的”。
——[美]斯坦利·布鲁:《经济思想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P6; “我们今天争论的???济政策问题已经被经济学家讨论了两个世纪。今天的经济政策(好的和坏的)都是过去那些经济学家思想的结果。今天关于经济政策的许多争论只能够为那些对早期经济学家的思想至少有些熟悉的人们所理解”。
——托德.G.巴克霍尔兹《已故西方经济学家思想的新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序言》;(3)研究学说史有助于预测和把握经济思想 和经济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经济学的题材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历史过程。……除非我们知道经济学家们怎么会像现在这样推理的,我们对新问题、新方法和新的成果就不可能有充分了解。……研究经济学史的经济学家,常常会碰到很有启发性的见解以及有用的(假如有时是令人困惑的)教益”。
——熊彼特:《经济学说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1,P20—21
;经济思想的力量——
“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自天启,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我很确信,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危险的倒不是既得权益,而是思想”。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3,P330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
一流经济学家出思想
二流经济学家做“模型”
三流经济学家做预测;三、“经济思想史”的含义;(一)“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 和“经济分析史”;“对经济活动的分析与预测,是经济学的论域。对经济活动的观察和记录,是经济史的论域。对经济活动的思考和反省,是经济思想史的论域。对经济理论的观察和记录,是经济学说史的论域。对经济分析方法的观察和记录,是经济分析史的论域。对经济学的思考和反省,是经济学思想史的论域。”
——汪丁丁
;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说?;东西方:传统文化对物质利益追求和保守及排斥态度抑制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深入思考。
中国古代:君子罕言利、不患寡而患不均、本末思想
西方:
色诺芬——节制需求使之适应供给能力
柏拉图——经济管制
亚里士多德——“自然”消费观
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克制物质享受以实现精神的提升。
;西方的变化:新教改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