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文化教学课件第六章历史文化景观 下
历史文化景观是不同于自然景观,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前人的劳动与创造,积淀了先人的智慧、情感、理想和愿望。历史人文景观往往附着于一定的自然景观,组合成整体的旅游景观环境。 中国历史文化极为丰富,本章主要研究和介绍作为历史文化景观的中国传统建筑、古典园林艺术、宗教文化景观、历史文化遗迹景观、古代陵墓景观。 一、佛教、道教文化景观概述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一。它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 在历史上称得上佛教名山的有220多处,在这当中最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是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各地的佛教名山保存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以及雕塑、绘画、书法等,是了解当时文化的重要遗产。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创始人为东汉末年的张道陵,以楚文化老庄哲学为基础,吸取了燕齐文化的神仙思想,又揉入巴蜀文化鬼道巫风,在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派,成为道教定型的开始。道教以修道成仙,羽化升天为理想;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道法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视环境优美的山林为修炼最理想的地方。道教的宫观多坐落在名山之中。 冯友兰指出:“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得道’的境界。佛家的最高境界,是证真如的境界。……都是所谓同天的境界。” 道家的“得道”必须修炼“养生”,养生的要旨在清净无为,排除世俗事务,追求虚无幽深的玄理。 佛教的“证真如”,必须做到戒、定、慧“三学”:戒乃戒律,为防非止恶;定为禅定,求精神专注;慧是智慧,,悟解脱之道,也是要消心寡欲“一切皆空”。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景观,虽各自的文化内涵不同,都体现了产生这些景观的艰辛苦难年代人们在宗教的“清静无为”与“一切皆空”中祈求与寄托的愿望。 二、宗教景观的审美文化特征 以宗教建筑为主体的宗教文化景观,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而是信徒们安顿灵魂和寄托精神信仰的“家园”。作为佛、道宗教理念物质载体的宗教景观,体现的是佛教的“一切皆空” 或道教的虚无,以极强的象征意味表现宗教性的愿望、理想等情感,创造神秘的气象和氛围。 佛、道宗教景观的神秘氛围,常以极富抒情性的方式来表达。寺院、道观多建于寂静幽深、奇特险峻的山林之中,古木参天、云飘雾绕,营造出佛、道的尊严与神秘。 宗教景观肃穆、神秘的氛围特别能感染人的情绪。当人们进入到宫观、古刹之中、敬畏之情就会从心底升腾起来。这样巨大的情绪感染力量是其他人文景观难以达到的。 宗教文化景观多数还是艺术博物馆。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名家墨迹被称之为“四绝”。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与雕塑、永乐宫的壁画是我国古代美术中的重要典范之一;著名的寺观还是佛教高僧、道教高士研习书画、古琴、武功、哲学、佛经、道经的场所。诞生了怀素、鉴真、石涛、渐江、虚谷、弘一〔李叔同〕等杰出的文化艺术家。 名山并非从来有名,相当一部分是成为宗教圣地才为名山的。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有这层意思。 三、各类宗教景观的欣赏 (一)寺院与宫观 寺院是佛教僧团修道念佛的处所,宫观是道教敬祀神仙、道士修炼养性的场所,这二者统一以寺观称谓。寺观是最具宗教氛围的宗教景观,它很容易激发起旅游者诸如“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类的审美联想。寺观与自然山水结合就成了特殊园林——寺观园林。 佛教寺院由众多高大森严的殿堂组成,殿是供奉佛像供瞻仰祈祷的地方,堂是僧众说法行道与日常起居生活的地方。一般营造原则,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侧。寺院的主要建筑,一是作为大门的山门,一般有三个门(空门、无相门、无非门),多盖成殿堂式;二是作为主体的正殿,即大雄宝殿,俗称大殿,是供奉释迦牟尼等“主尊”的地方;三是配殿,东配殿一般为伽蓝殿,西殿一般是祖师殿,多为禅宗系统纪念其奠基人而建;四是大殿之后的“法堂”,亦称“讲堂”,是说法集会之处。 宫观是在道教发展中逐渐出现,最初的道家多隐居深山老林结草为庐,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才开始有道观之称。宫观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主要供奉道教至尊之神的,如龙虎山的上清宫,崂山的太清宫等;二是主要供奉某一教派先师的,如茅山九霄万福宫,全真派的重阳宫,龙虎山的正一观等;三是主要供奉道教史上著名人物和道教神话人物的,如蛇山的长春宫(长春真人丘处机)以及纯阳宫(八仙中的吕洞宾)等。宫观建筑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庭、中庭、寮房。 佛教的寺院还是道教的宫观都受到世俗儒家文化和宫殿式建筑形式的影响,有着井然的秩序并追求对称美的法则。而一些依山势地形而建的寺院则独具特色。如恒山的悬空寺上载危峰, 下临深谷, 楼阁高悬,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