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遇乐导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 一、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副对联,它是郭沫若题写的,写谁的?如何理解?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三:知识掌握及课堂拓展练习 1.填空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我国 时期爱国词人 的作品。 是词牌名。 (2)注释: 风流: 。 气吞万里: 。 草草: 。 北顾: 。 可堪: 。 (3)高考名句集锦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青山遮不住, 。 2.选择 (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是借代用法的是 (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d.主张。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 A.人道寄奴曾住。( ) B.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 C.俱会大道口。( ) D.执手分道去。( ) (3)“望”,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远望,b.希望,c.盼望,d.回望。试对下列句中“望”选出正确的解释 A.望中犹记。( ) B.不久望君来。( ) C.怅然遥相望。( ) D.君还何所望。( ) 3.典故分析 例 孙权 详听讲解 A刘裕 (1) 出身如何? (2) 当年是何时,怎样的场面? (3) 联系背景,说说词人对他的感情? B刘义隆 (1) 为何会失败? (2) 影射什么事? (3) 采用这个典故的目的?(希望当局采取什么政策?) C拓拔焘 (1)佛狸祠怎样的景象? (2)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D廉颇 (1)作者与廉颇有何相似之处?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