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3.docVIP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3.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3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一、说课 本节课选自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这是一次课前说课。 (一)说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要求的内容对应到本课,为“知道隋朝统一的史实,灭亡的原因”以及“知道唐朝贞观之治的表现”。 本课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居于开篇,处于启下的地位,本节课主要讲述隋唐鼎革,以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任帝王为主要线索,讲述开皇之治、隋末大乱、贞观之治,向人们展示出这两大治世的繁荣稳定。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学生在之前已学习了魏晋南北朝那段动荡的时期,认识到了分裂动乱对国家发展的不利作用,通过学习隋唐的统一与发展,了解基本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 以四任帝王为线索,用故事讲授来讲述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使学生更能全方位的了解,知道隋朝统一、开皇之治、隋朝灭亡、唐朝统一、贞观之治,在学习中,通过对隋炀帝、唐太宗的人物评价初步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强盛时代,培养民族与历史的自豪感。 本节课重点为贞观之治的内容,难点为三省六部制的表现和意义。 教法以故事讲述、内容讲授为主。 (三)说教学过程与评价反思 我的板书将在我的教学中有所体现: 一、隋朝 (一)统一 文帝 杨坚 开皇 1.提高行政效率 2.重视农业生产 3.轻徭薄赋 (二)灭亡 炀帝 杨广 大业 1.功绩:修运河、建洛阳、开进士科 2.过错:不恤民力,拒谏 二、唐朝 (一)统一 高祖 李渊 武德 (二)繁荣 太宗 李世民 贞观 1.纳谏 2.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率 3.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4.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5.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6.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本节课旨在有意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和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营造愉快的教学环境。同时,采用问答式和故事讲授,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讲课,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出入,应当在实践中多多磨练和修改。我的说课结束,下面开始我的讲课。 二、讲课 (一)隋朝 1.统一 文帝 杨坚 开皇 六世纪末北方再次统一,占据了北方的北周成为最有希望统一的势力,宇文家的小皇帝是由外戚杨坚辅政,而杨坚是一个不甘人下的人物,有由大臣变成皇帝的想法,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继承北周的衣钵,隋朝于589年灭亡南方的陈朝,统一天下。此次统一的意义结束了两三百年的分解动乱局面,其意义仅次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国家的统一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与稳定的前提条件。 589年完成的统一的隋文帝,俯视整个天下,这两三百年以来又一个统治全中国的帝王,已经是全天下的第一人了,现在,杨坚的目标就是,青史留名,皇帝想要在历史上留下名声要么是太平盛世,要么是乱世,隋文帝选择的方式就是治理出一个太平盛世。隋文帝杨坚锐意进取,治理国家: 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很勤政,就是每天在朝堂上处理政务,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天的事情堆积如山,有记载说当时隋文帝,早上就起来做事情,做到太阳偏西快落山了才结束,一整天都忙,休息的很少,工作狂。 (2)重视农业生产 看课文小字,讲述隋朝当时天下安定,灾害较少,当时在今天的河南陕西等地方修建了许多大型粮仓,储存粮食。说明什么?粮食产量高,而且余粮多吃不完,就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1969年,考古发现了隋朝修建的大型储粮仓库含嘉仓。在其中一个窖里,发现北宋时放进的50万斤谷子,大都颗粒完整,也就是说类比到隋朝,为了放那么多的粮食才修这么大的粮仓。一个粮仓可以储量如此丰富,从侧面说明隋朝储量丰富。 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黎阳仓的考察,仓城平面布局近正方形,东西约260米,南北约280米,总面积约78800平方米,黎阳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 以上这两个考古发现都可以证明,史书上记载的隋朝时农业发展繁荣,储粮丰富。 (3)轻徭薄赋 前面几点都很好理解,轻徭薄赋是什么意思?徭就是徭役,就是古代百姓给官府服役,免费的,什么时候呢?一般是冬天,古代农业是春季夏季播种耕作,秋季收获,冬季就是农闲了,但是要给官府服役,徭役兵役,是无偿的。所以说中国古代的民众日子过得苦,负担很重,所以说有智慧的君王都明白,不能扰民,不能把老百姓逼得太紧,要知道爱惜民力,假设一下,如果君王不体察民情会怎么样,让民众一年到头春季夏季秋季忙于农活儿,冬季又是做不完的徭役,还不给报酬,那谁有忍受得了,肯定就会起来反抗,就像前面讲的,君王视我如手足,我视君王如腹心,君王视我如土芥,我视视君如寇仇,所以古代的官府,朝廷必须要善待百姓善待民众。隋文帝杨坚就是这样的,明白下层的民间疾苦,所以要减轻徭役,减轻百姓的负担,以免激化社会矛盾。另一个字,赋,就是赋税,就是古代百姓给官府缴纳的粮食、丝、绢之类

文档评论(0)

mliaojfangw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