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的特点
第6章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6.1 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的特点 小流域暴雨洪水的应用范围: 小流域面积上的排水建筑物; 城市厂矿中的排水管渠; 厂矿地区的排洪渠道; 铁路和公路的桥梁和涵洞; 立体交叉道路的排水渠道; 广大农村中众多小型水库的溢洪道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特点: 缺乏暴雨和流量资料 拟定计算方法可以作适当简化 计算方法应力求简便,使基层工作者易于掌握 计算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公式有: 推理公式法 经验公式法 综合单位线法 水文模型法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 * 内 容: 6.1 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的特点 6.2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6.3 流域汇流 6.4 暴雨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6.5 地区性经验公式及水文手册的应用 重 点: 下渗曲线与下渗累积曲线; 等流时线原理; 暴雨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难 点: 暴雨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推理公式 也称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着重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以暴雨形成洪水的成因分析为基础,考虑影响洪峰流量的主要因素,建立理论模式,并利用实测资料求得参数。 其计算成果有较好的精度。 地区经验公式 只推求洪峰设计流量,它是建立在某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实测洪水和调查洪水资料的基础上,探求地区暴雨洪水经验性的规律,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推导计算公式时,重点分析: 1)暴雨强度 2)暴雨损失 3)流域汇流 6.2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6.2.1 暴雨损失及分类 暴雨损失:降雨过程中由于植物截流、蒸发、填洼和下渗而损失的水量。 植物截流:降雨发生后,部分雨水首先被植物的叶茎拦截,其拦截量对一次降雨影响不大。 蒸发量:本次降雨落到地面然后蒸发或在洼地蓄水体表面上蒸发的那部分水量,可忽略不计。 填洼:雨水被地面凹坑或洼地拦蓄的现象,在一般地形下,损失不大,但如果地形特殊或有大量人工蓄水工程,填洼量要另行考虑。 下渗:雨水从地面渗入土壤中的现象,是降雨损失中的主要因素。 净雨量:暴雨量扣除损失量,也就是地表径流量。 6.2.2 下渗 下渗的物理过程 按水分所受的力和运动特征,下渗可分三个阶段: 渗润阶段:水分主要受分子力的作用,被土壤颗粒吸收。 渗漏阶段:水分主要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空隙向下作不稳定流动,并逐步充填土壤空隙直至饱和。此时毛管力消失。 渗透阶段: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成稳定流动。 下渗曲线与下渗量累积曲线 下渗率(下渗强度):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记为f,以mm/min或mm/h计。 下渗能力:在一定下垫面条件下,有充分供水时的下渗率。 (1)下渗曲线: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该曲线上f0为初始下渗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定时不定额的特点.DOC
- 定价之理论架构与模式.PDF
- 宏观调控的含义.PPT
- 定义-深圳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OC
- 宏阳工贸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验收检测报告报送-包头稀土高新区.DOC
- 定温乾燥器型式.PDF
- 宜华健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日常关联交易预计公告.PDF
- 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第五次无担保转换.PDF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PDF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二00五年年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宝钢集团.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