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个专题:张爱玲散文研究.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个专题:张爱玲散文研究

重点篇目为《烬余录》、《童言无忌》、《私语》、《我看苏青》 主要参考文献:1、余斌:《张爱玲传》;2、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论文) 主要讨论题:1、张爱玲虚无否? 2、“日常生活”对于张爱玲的意义;3、张爱玲的人性观 张爱玲散文分类:(余斌)。 (一)私语:《烬余录》、《童言无忌》等。 (二)“张看”:《中国人的宗教》、《中国的日夜》等。 有许多是融合的:《我看苏青》。 《烬余录》 1 一、为什么港战的时候大家都忙于结婚、忙于吃东西? “寒噤的黎明,什么都是模糊,瑟缩,靠不住。回不了家,等回去了,也许家已经不存在了。房子可以毁掉,钱转眼可以成废纸,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像唐诗上的‘凄凄去亲爱,泛泛人烟雾’,可是那到底不像这里的无牵无桂的虚空与绝望。人们受不了这个,急于攀住一点踏实的东西,因而结婚了。”《烬余录》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战争把人的生命压到最低层面,人们只能在食色、家庭基本层面上寻求心理满足。 《烬余录》 2 二、如何评价以下两段话: “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没良心的看护。我恨这个人,因为他在那里受磨难,终于一房间的病人都醒过来了。他们看不过去,齐声大叫:‘姑娘。’我不得不走出来,阴沉地站在他床前,问道:‘要什么?’他想了一想,呻吟道:‘要水。’他只要人家绘他点东西,不拘什么都行。我告诉他厨房里没有开水,又走开了。” 《烬余录》 “这人死的那天我们大家都欢欣鼓舞。是天快亮的时候,我们将他的后事交给有经验的职业看护,自己缩到厨房里去。我的同伴用椰子油烘了一炉小面包,味道颇像中国酒酿饼。鸡在叫,又是一个冻白的早晨。我们这些自私的人若无其事地活下去了。” 《烬余录》 《烬余录》3 “……但就在这看似平淡的文字下,分明让人感觉到一颗战兢兢的、瑟缩发抖的心。在她的眼里,那个病人身上笼罩着‘死’的影子,……他的存在却使她看到自己依旧还处在一个永远含有威胁的空间,他的苟活就是他内心恐惧感的源泉。”(宋明炜,《浮世的悲哀·张爱玲传》, 第109页) “从隐喻的意义上来看这里‘生’和‘死’的精神之战,‘生’对‘死’无论采取何种冷漠的态度,都是可以理解的。而‘生’在‘死’的面前的炫耀、贪婪、自私,正是‘生’用以抵抗‘死’的威胁的惟一方法,不如此,‘生’就无法在‘死’的包围中获得生存的希望与力量。同时,‘生’对‘死’的逃避,也反映了‘生’的脆弱——它与‘死’的任何接近与联系,都可能导致‘生’在一瞬间的崩溃与毁灭,这与张爱玲所抱有的悲观主义人生观是一致的。”(刘锋杰《想像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第388页) 《烬余录》4 “时代的车轰轰的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橱窗里寻找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到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烬余录》 《烬余录》5 张爱玲着重写的是“我们”、“我”这些平常人在死亡胁迫面前的心理无力。她着重于在战争、死亡这一极至生存境遇面前的人性探索,并不着重于道德探讨。她确认的是人的平凡性、软弱性。 《烬余录》6 这既以平凡、不高尚的人性认可抵御了宏大历史叙事,但也充溢着苍凉。 “张爱玲与五四的关系是:选择了它的个性解放这一最高目标,将这一最高目标放置在自己的肩头,负荷它蹒跚前行。张爱玲与周作人为代表的五四精神倾向更加一致些,以其对个体的特别重视,对心灵体验的特别维护为特色。从确认五四文学的那种宏大的集体叙事倾向转向发掘五四文学的那种微小的个人叙事倾向,成为张爱玲与五四相联接的一种独特的精神途径。张爱玲的长处是建立在对五四文学的选择与再创造的基础之上的。”(刘锋杰《论张爱玲的现代性及其生成方式》) 《烬余录》7 三、《烬余录》中的人性批判和战争批判 苏雷珈与服装的关系; 艾芜林吃得特别多; 佛朗士被枪杀。 《烬余录》8 “……张爱玲在把自己归入小市民群中的同时保持着她入乎其中又出乎其中的冷静的自醒。小市民与自己有形的外部活动直接同一,张爱玲却于执著于物质生活的享受的同时保有另一座小市民难以进入的精神上的象牙之塔。”(余斌《论〈流言〉》) 《烬余录》9 四、“她的文体深受英国散文的影响,……”(余斌《论〈流言〉》) 《私语》 一、张爱玲的人生荒凉感,与战争密切相关,与童年经验密切相关。 二、父的缺失。 三、母的缺失。 《童言无忌》 “她的秘诀实在于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来看待日常生活的情境,以此,她可以毫不勉强地将寻常的声色味的感官快感转化为精神上的愉悦。” (余斌《论〈流言〉》) 《我看苏青》 物质对于张爱玲而言,是拯救生命虚无的救命稻草。 “生在现在,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