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doc

“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宁都二小 数学学科连莉 4月13日~16日,我有幸赴杭州市参加第二届“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共观摩了30节示范课,聆听了13个讲座、2次互动点评。在短短的四天观摩学习中,我们走进名师课堂,与名师近距离接触。一堂堂别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范课;一个个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报告;一次次思维碰撞、火花绽放的互动点评,都让我深深感动,深有感触。确实让我享受到了一顿丰富的有营养的数学大餐,给我感触颇多。 感受名师语言的魅力。 名师的课堂各有各的风彩,教学设计精彩,语言也各具特色。吴正宪老师的语言宛如家常,充满关爱。两个集合的三种图示呈现后,吴老师这样总结:“一开始,你是你,我是我,后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全都包容了。”非常通俗、形象,学生马上就明白了。黄爱华老师语言风趣幽默,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们听得入迷;唐彩斌老师理性、深刻、丰富;张莉老师语言优美清新:丁杭缨老师语言干脆利落;华应龙老师语言简洁,内涵深厚,当一个学生为了让会场的人听到他的发言,说得很大声并多次重复自己的话以后,他很睿智地使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善假于物”等词,可见华老师的深厚文化底蕴;许卫兵老师语言简炼,充满激情;朱伟森老师语言不疾不徐,循循善诱;钱金铎老师语言儿童化,有较强的亲和力,就像长辈和小朋友玩游戏一样轻松快乐;张冬梅老师语言清新自然,声音柔美,让人精神神抖擞;席争光老师语言幽默诙谐,充满智慧;刘延革老师上课不紧不慢,很有条理,让我们体验“慢教学艺术”;朱德江老师的语言朴实大气,有大师风范;刘伟男老师语言活泼,就像邻家姐姐,让人倍感亲切;……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大师们形象的语言却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二、体验数学课堂以生为本。 这次观摩课的主题是“学导课堂”,我真正体会到了以“学为主,导为辅”的课堂氛围,领略了各位名师“导学”的风采。例如吴正宪老师的《重叠问题》,她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其中最精彩的是学生用学号摆语文、数学小组各有多少人,出现“抢”号时,吴老师让学生想个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语文、数学小组各有多少人,于是学生自己画出了交集的直观图,使韦恩图自然而然地产生并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再如刘延革老师的《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在第二个问题解决中,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用引领性的话语,“导致你做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解决问题的困难是什么?”“无法平均分,这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困难。”等引导学生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形成思路,成功找到“可以通过转化,让三人跳的个数同样多”的解题策略。还有朱德江老师的《平行》一课,当学生对3号图形“ ”是否是平行线发生了分歧时,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在这过程当中,朱老师并没有刻意说教,而是先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而黄爱华老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时更是出神入化,频频出彩,特别有意思的是师生换位,当屏显:“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时,黄老师让学生站在台上讲,他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听,一开始男孩不会讲,黄老师就用风趣的话语暗示和引导他,孩子越讲越好,还说出了自己的“认知创意”,再后来,处理“垂足”这一知识点时,黄老师故技重施,又让一位女孩当起了老师。尽管女孩一开始就掉进了老师预设的认识“陷阱”,但之后的自我纠正恰恰凸显了概念固有的严谨性,令学生印象深刻。 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与精彩,从他们的教学中我收益颇多,并且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还要做的有很多,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使自己快速成长。   1、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上下功夫。要将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有机结合,一方面要认真深入的研究教材,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应该怎样去挖掘教材?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才容易理解?另一面,要读懂学生,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结构、心理特点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才能贴近学生生活,才能使学生乐于探究。并且在备课时,要多思考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学生最容易在哪里出错?针对这些困难精心设计教学,让容易出错的地方变成精彩的生成。   2、要不断积累经验,做研究型教师。从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中,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教学,他们的成长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向他人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进行问题研究,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   总之,杭州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我会把这些体会和收获融入到我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更加成熟的小学教师。最后,以黄爱华老师的话与大家共勉:蹲下来,把握教学起点;慢下来,关注学习过程;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4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