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兰亭集序.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存的兰亭集序

第六冊第三課 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晉書王羲之列傳,並以蘭亭集序神龍本參校。 從晉書中得知,王羲之雅好服食養性,不喜歡居住在京都。晉室南遷,羲之便定居在浙江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會稽有好山好水,當時名士大多喜愛留居於此,謝安未仕時,也曾居住會稽。其他如右司馬孫綽、高士許詢、佛教人士支遁等人,皆擅於詩文,築室東土,與羲之同好,並以詩文相贈答。概言之:會稽郡為當時北方士族聚集的名都;山陰縣為江南風光旖旎處;蘭亭位處紹興市西南,離城十二里,亦為江南遊覽勝地。 修禊活動的起源 魏、晉人士記遊的文章不少,由於春秋佳日,在民俗上,有三月第一個「巳」日(即「上巳日」)舉辦祓禊的風俗,也有九月九日重陽登高的活動,於是用詩文以記盛的風雅韻事,在文人集中時時可見。 蘭亭詩集的由來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支遁、許詢等名士,以及王家親族(子凝之、獻之,侄煥之、元之)等共四十一人,會於蘭亭,舉行祓禊之事,他們排坐在溪岸之上,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其中十五人不能賦詩,各罰酒三巨觥;王羲之、孫綽等二十六人當場賦詩,其中十五人各賦一篇,十一人各賦兩篇,共計三十七篇,編為蘭亭詩集,由王羲之作序、孫綽作跋。王羲之所做詩序蘭亭集序,後世也稱禊帖序或臨河序。今從清丁福保所編的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中,仍可讀到當時他們在蘭亭所寫的詩,契合了王羲之在序中所說的「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使人感慨不已。 蘭亭集序的內容 蘭亭集序記錄了王羲之等四十一位文人的活動,比起晉石崇金谷園詩序所記載當時文士雅集賦詩的盛況,毫不遜色。其後如東晉慧遠和尚與陶淵明結社,成立白蓮吟(詩)社,經常聚集飲酒賦詩;以及唐李白於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的「群季俊秀,皆為惠連」,「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都可見當代文人聚會賦詩的情況。透過這些文獻資料,使人想像當時文士聚首,飲酒賦詩的場面,而可體察孔子所言「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意旨。 蘭亭集序的價值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我國書法的稀世珍寶,羲之寫此序,用蠶繭紙、鼠鬚筆書寫,筆力遒媚。遇有重出的字,便書以別體,使字形更具變化之美。稿本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遒媚勁健,入化出神。行書揮灑所及,一片天機,下筆點畫自如,情趣盎然,一氣呵成,神行於虛。也只有王羲之散淡超脫的心靈,才能筆隨心走,登峰造極;只有自由放曠的藝術人格,才能精神解放,呈現出藝術深沉的靈魂和不朽的價值。據說他酒醒後,重寫數十本,都不及原作瀟灑瑰麗。 現存的蘭亭集序   序中「之」字多達二十幾個,字字結構不同,神韻各異。可惜唐太宗遺命,將此序用玉匣貯之,殉葬於昭陵,從此傳世的僅有臨摹諸本。 作者介紹 王羲之,字逸少,晉瑯琊臨沂人,以草、隸稱世,草書堪稱一絕,有「書聖」美譽。曾任祕書郎(祕書郎乃東晉世家子弟初選之職,一般被視為清貴之職。王羲之時負責整理並校閱宮中圖書),征西將軍庾亮之幕府參軍、長史、江州刺史等職。西晉亡,遷居會稽,仕於東晉,於永和年間官至右軍將軍(右將軍)、會稽內史,世人稱之「王右軍」。 瑯琊望族,東床佳婿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名詩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的王謝指的就是王導、謝安兩大豪族。史籍曾見謳歌王、謝兩大世族在晉朝時無比顯赫的詩句:「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 ,兩大家族之氣派與繁盛,由此可見一斑。 開倉賑災,忠猷謀國 王羲之少有美譽。咸康六年(西元三四○年),出身顯貴家族的他,年方二十,便以一等官宦子弟起任祕書郎。征西將軍庾亮禮聘為參軍,累遷至長史。庾亮臨終前上疏朝廷,讚美王羲之清貴有鑒裁。後擢升寧遠將軍、江州刺史。王羲之本無廊廟之志,朝廷公卿愛重他的才器,一再以侍中、吏部尚書徵召他,然皆不就任。後來授官護軍將軍,他再度推辭不拜。揚州刺史殷浩向來推重他,勸他接受任命,謂天下人以王羲之出處,觀時政的興替,豈可為求個人的從容自適,影響一世的存亡。王羲之看過信後才接受此職務。然而權大任重,往往疲於奔命;故王羲之於永和六年苦求調任宣城郡,未獲應允;之後朝廷任他為右軍將軍(右將軍)、會稽內史。 殷浩和桓溫不和。王羲之以國家的安定在於內外和諧,於是致書規勸殷浩,但未被接受;後來殷浩將率軍北伐,王羲之認為必敗,又寫信勸阻,信中言詞懇切,殷浩仍不聽從,之後果然敗於姚襄手下。 王羲之五十三歲時擔任會稽內史,任內正值東土饑荒,他常開倉賑災,疏浚河川,普設糧倉,甚至禁酒以節省穀米,造福百姓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